回望2008年,那是青岛城市排名的高光时刻。那一年,青岛GDP排名紧跟杭州,位列全国第9,武汉、成都、南京等当下风头正劲的城市,彼时均在青岛身后。当时青岛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50.8%、44.1%。
2020年,经历着新旧动能转换阵痛的青岛,城市排名较2019年上升1位,位列第13位,2008年排在青岛身后的武汉、成都、南京、宁波均反超青岛。此时,青岛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35.2%与60.9%。
12年间此消彼长,青岛的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了1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了16.8个百分点。不过这段时期,也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各大城市在金融、贸易、商务、会展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第二产业占比均有所下降。
从二产占比降幅来看,青岛降幅最大。
如果从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来看,上述城市中,青岛是唯一一个没能迈进5000亿元门槛的,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361.56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2106.11亿元。
12年里,上述城市中,除青岛外,第二产业增加值均增长了3000亿元以上,超出青岛1000多亿元。过去12年里,青岛在奔跑中落后,落后的主要赛道就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
此外,在全球金融危机一直未能充分解决、虚拟经济泡沫高涨,疫情又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背景下,制造业的重要性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心,在一系列信息技术取得突破、实现应用的前提下,新一轮的国家竞争、区域竞争、城市竞争,就聚焦在了新技术赋能后的新“制造”上,制造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决胜赛场。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目标。《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成为主要指标。
过去,青岛依靠以家电为代表的制造业,创出了青岛品牌,也创出了城市实力;如今,青岛要重振制造业,需要的不仅是规划和指标,更需要一个个具体实在能落地的制造业大项目。重振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建立起新的优势制造业体系、培育起新的优势制造业企业。
除了青岛的传统优势项目——家电和轨道交通,青岛重振制造业的增量优势,要在哪些领域建立起来呢?
在2月底举行的青岛市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一批能够代表未来青岛制造方向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这些已经从蓝图走向现实的项目,正是青岛制造未来的侧影:
益海嘉里食用植物油项目、胶东半岛全食材产业链项目、北京汽车制造整车制造总部和产业基地二期及柳州五菱发动机项目、万丰钻石飞机项目、赛捷航空设备制造项目、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项目、卓英社光谷电磁科技项目、田横海洋生物及装备智造产业园项目、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项目……
从项目规模和所处领域来看,青岛正在补齐大项目少、引领性不足的短板。例如,在高端信息技术领域,就有投资过百亿元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北京汽车整车制造总部基地则是先进制造业项目中,投资过百亿的代表;新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投资额超过300亿元,成为现代海洋产业的拉动龙头。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青岛的汽车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时代,青岛的汽车产业链已经成为千亿产业链。汽车制造业被称为工业的龙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科技创新的大平台。这个产业特殊之处在于,投资大、占地小、产业链长,综合带动作用大。
2014年9月,北汽新能源在青岛莱西的生产基地开工,成为青岛第一家整车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基地;同年11月,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签约落户,生产全新一代宝来,3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步落户;2017年8月,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签约,同年即实现投产;2021年2月,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30亿元,主要包括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出口散件组装,以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物流项目,建设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和其它生产辅助设施。
根据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已连续3年突破百万,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青岛全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对青岛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5%。
青岛的汽车产业,“低调”中已经成长为不亚于家电和轨道交通的支柱产业,未来制造业竞争中,青岛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链,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将是青岛的“利器”。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青岛重振制造业的另外两大支柱。
惠科、东华鲲鹏、歌尔全球研发总部等项目的建设,是青岛补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短板的“龙头”项目,靠产业上游总部经济这个“龙头”,带动整条产业链资源在青岛集聚发展;顺诺机器人、高测高精密数控装备、中工际华、宏大纺织等智能装备项目建设,则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配合的产业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的硬件载体。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上述智能装备企业在内的高端装备产业,是青岛要着力打造的另一条千亿级产业链。
智能家电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是青岛目前具优势的产业支柱,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海信新型中央空调系统、中兴通轨道交通、中车智汇港等项目的建设,旨在强化智能家电的生态优势和提升轨道交通产业的本地配套率,都指向打造更强的产业链竞争力。
海湾集团、金能化学等22个高端化工项目建设和中德氢能源产业园建设,则是青岛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标杆项目。传统产业也有新动能,只要产业增长来自于新技术、新流程、新模式等新动能的驱动,那么传统产业就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因此对于青岛规模庞大的化工及传统制造,青岛要淘汰的不是这些产业,而是这些产业里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旧动能,换上更节能环保、生产效率更高、更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引擎”。
过去青岛的领先,得益于制造业;如今青岛的相对落后,症结也在制造业。青岛的城市光芒能否再次盛放,就看制造业能否重回巅峰。
来源:回澜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