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大增背后:扩充产能要慎重,转型升级要加速

2021-04-19 17:57 来源:回澜听涛
进出口依然火得发烫。
4月19日,青岛海关公布了一季度青岛市进出口数据。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779.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1.6%。其中,出口988.5亿元,增长33.1%;进口790.8亿元,增长29.8%。
就在几天之前,海关总署也发布了全国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2021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
进出口的火热,让诸多中国外贸企业都在面临同一个烦恼——产能不足,订单排到半年后是常得益于中国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以及独步全球的健全工业体系,经历疫情冲击之后,全球各行各业的订单正在纷纷下达到全国各地的大小工厂。
在国外疫情依然未得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中国似乎不仅是“世界工厂”,甚至成了暂时的“唯一”工厂。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超过预期,同比增长4.4%,这也是近两年来最大幅度的一次增长。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厂价上涨了,在订单排到半年后的同时,中国制造的出口价格也在上涨。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似乎是中国制造业的黄金机遇,因此就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企业要趁势而为,尽可能增加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完成中国制造对全球竞争对手的“永久替代”。
作为以制造见长,同时又再次将“复兴”工业提上议事日程的青岛,是否应该赶上这波大潮,扩充产能去抢占更大份额的国际市场呢?
从数据来看,产能扩充或许应该更慎重一点。
一来是因为大涨来自被疫情压抑的需求释放,这是临时因素而非常态化的拉动力量,待国外疫情好转后,产能再次向全球分散几乎是必然现象;
二来就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增长,并不代表着利润的增长,在许多行业甚至出现了利润率的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3月份,铁矿砂、铜矿砂、大豆等商品进口价格同比上涨分别已经持续7个月、11个月和4个月,3月份推动PPI上涨4.4%的主要因素,就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生产资料3月同比上涨了5.8%,大于PPI4.4%的涨幅。
其中,石油相关的产业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11.1%,金属相关的行业上涨了17.6%。从总体上来讲,PPI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
也就是说,出厂价的上涨并没有带来企业利润的上涨,甚至在一些竞争激烈的低端制造业领域,利润率因为原材料上涨出现了下滑。
青岛一位从事五金零部件出口的业务员告诉涛君,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他们的产品报价也跟着上涨了,但是上涨的幅度并没有原材料上涨幅度那么大,因此相当于企业的利润率下降了。
之所以要让渡一部分利润,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行业国内竞争十分激烈、内卷严重,虽然他们的国外竞争对手暂时“下线”了,但是国内的竞争对手依然“生龙活虎”,他们也十分清楚市场的火爆是疫情带来的短期现象,他们要趁这个机会开发更多新客户、拿下更多新订单,所以难免要跟国内同行打价格战。
回想一年前,口罩需求猛增,带动熔喷布价格大幅上涨。1吨熔喷布的成本大概是2.8万元/吨,去年3月份价格最高点时,其市场价一度达到50万元/吨,在原有企业不断扩产能的同时,许多资本也跨行斥巨资进入这一领域。
但到了去年4月中旬后,井喷式需求回落,到去年9月份时熔喷布的价格已经回落到3万元/吨,毛利润率只在7%左右。许多高位入场或扩产能的企业,就这样被“套牢”在了熔喷布上。
面对暂时的进出口火爆景象,实在不应该盲目扩充产能,如果因为短期市场火爆造成旧动能“死灰复燃”,延缓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未来迟早要将吃到的利润加倍吐出去。
谨慎扩充产能,不代表要守着现金保守经营。在全球订单流向中国的机遇期,是借着“订单不愁”的东风,加速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旧动能”的产能扩充需要谨慎考虑,但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新动能”投入应该加码进行。
要趁机实现对国际竞争对手的“永久替代”,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趁机实现产业向上攀升,确是极好的机会。对于青岛的企业、青岛这座城市来说尤是如此。

青岛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完整见证着中国制造的发展之路:

01

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家电领域,青岛作为主力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还打赢了;

02

随后电脑、手机等智慧经济的平台型硬件产品,青岛虽有企业参与其中,但最终未能在这片红海中重现家电的辉煌;

03

再后来互联网把各行各业带入了网络这个全新战场,资本烧钱程度屡屡创下纪录,但青岛未能置身主战场。

经济重心的每一次转移,总是伴随着转型升级和新产业崛起。在家电崛起的年代,青岛盛放出耀眼光芒,但随后转型升级的滞后让青岛企业没能跟上最前沿的风口。如今,无论对青岛的企业还是青岛这座城市来说,转型升级都是事关未来的决定性战役。
就像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还要让渡利润打价格战的部分五金零部件加工企业,即便没有能力投入太多资金研发新技术、形成技术门槛;也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模式,将自己置入一个抗风险能力更强、市场波动更小的产业链、产业生态中去,寻求产业生态位的转型升级、寻求运营模式的再造重塑。否则全球井喷式需求一过,企业最终还是要陷入价格战泥潭,在低利润里苦苦挣扎。
而对于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企业来说,在订单不愁、现金流有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抄底国际优质资源、如何塑造本土技术优势,是更值得投入下注的方向,如果盲目为接订单扩充产能,反而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慎重扩充产能、加速转型升级,这是青岛该做的。

来源:回澜听涛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