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足球之城”美誉的青岛,又迎来一个新起点。
3月25日上午,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青岛赛区组委会成立大会在青岛市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2023年亚洲杯是亚足联主办的亚洲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足球赛事,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承办的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作为承办城市之一的青岛,正徐徐展开全球知名体育城市的愿景。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2023年亚洲杯中国组委会副主席、青岛赛区组委会主席赵豪志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表示,青岛能够承办亚洲杯,体现了各级各方面对青岛的高度信任,是青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进城市活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全力以赴做好青岛赛区各项筹办工作。
会上,青岛市体育局局长、城阳区区长分别介绍了赛事筹办进展和青春足球场建设情况;亚洲杯组委会正式授牌“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青岛赛区组委会”。
这意味着,号令已响,亚洲杯赛事相关的所有筹备工作即将驶入快车道,青岛已然就绪。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市民素质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大城市对大型体育赛事积极响应,希望通过赛事的举办来提高城市竞争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承接国际性赛事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智慧与能力。在承接大型体育赛事中,近年来青岛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展现青岛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彰显城市自信担当的同时,更是提升了青岛在体育产业上的“吸金”度与城市体育名片的知名度。
01 预热亚洲杯尽展“青岛蓝图”
作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和享誉全国的“足球之城”“田径之乡”“帆船之都”,青岛曾成功举办过2008年奥帆赛、2009年全国运动会12个比赛项目、2010年世界跳水系列赛、2011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2015年和2019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诸多世界顶级帆船赛事以及三届全国游泳冠军赛、2019年CBA全明星周末等高规格体育赛事。
籍此练就的办赛能力、积累的办赛经验,都为亚洲杯的筹办做足了准备。
自2019年12月28日青岛获得亚洲杯举办权以来,各项工作就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2020年4月16日专业足球场选址确定后,青岛随即成立了亚洲杯承办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体育局、城阳区政府等12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共刊发了6期工作动态简报,推动竞赛组织、媒体宣传、市场开发、信息技术等部门尽快启动、高效运转。
这其中,专业足球场建设更是筹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被誉为“中国足球桃花源”的城阳区,眼下正在建设山东省首座专业足球场。总投资32.4亿元、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的青春足球场已于去年7月31号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处于地下室钢结构施工阶段。按照规划:
足球场将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2021年11月底前完成钢结构所结构安装,
2022年3月底前完成基础物业安装,
2022年12月9号前竣工交付并投入使用,
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进行长短调试,并举办国际足球测试赛,
2023年6月16日至7月16日,举办2023年中国亚洲杯。
此外,球场周边配套也在有序推进。以青春足球场为核心,周边一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设计正同步展开,不仅涉及周边8.8平方公里区域的环境改造,还包括产业综合配套和交通路网升级工作。以交通保障为例,周边配套道路共计15条,总长约22公里,计划投资62亿元,正分批次开工建设。
完工之时,一处顶级足球赛事中心、一座绿色健康的全民体育公园,将盛装亮相。
对赛后球场的承接管理,同样呈现在这份蓝图之中。2023年亚洲杯结束之后到2024年6月,将进行周边收尾工作,启动赛事遗产项目。球场不仅仅是一赛一事的球场,更是全民共享的公共设施、城阳门户新形象、青岛文体新地标。
02 注意力经济时代 体育大IP“吸睛”又“吸金”
冲杀、铲断、围抢、攻门……可以说,世界上可能没有哪项运动比“足球”更让人热血沸腾,而这两个字带给青岛的远不止激情和荣誉,更有对城市未来体育经营的宏阔畅想。
说到足球,这一直是青岛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2019年,这张名片被再次擦亮——青岛黄海青港队夺得中甲联赛冠军,青岛足球时隔6年重返中超,圆满完成2020年稳超保超重任;青岛海牛、青岛青春岛、青岛红狮跻身中乙,青岛职业足球俱乐部数量创历史之最,列全国城市第一。
浓郁的竞技氛围,使得足球成为了一种超越商业的特殊存在,以情感纽带的形式连接着这座城市与身居其中的人们,足球、体育不仅仅是征战的荣光,也是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
目前青岛市级足球赛事近20项,城市联赛已经成为传统型品牌竞赛。“青训发展”,更是不遑多让——青岛是中国足协首批15个青训中心之一。2019年,四年一届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上,青岛U13男足勇夺冠军,青岛鲲鹏U13梯队、青岛U16男足分获各自组别的季军、殿军。而这样的氛围之下,青岛成为2023年亚洲杯承办城市之一,于球迷而言,他们看到的是青岛重返中国足球中心的希望;于城市,摆在青岛眼前的是一件“吸睛”又“吸金”的发展利器。
亚洲杯能带来的“流量”毋庸置疑,高密度的参与频次、优质的赛事内容、专业性与娱乐性的跨界渗透,无疑会给青岛带来顶级的“曝光度”。因为大型体育赛事需要高规格、高水平及高办赛标准,这也就需要青岛对接国际化通行标准。
而这恰恰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机会,利用赛事筹备、举办和后续管理,优化城市布局、培养市民公共文明意识和行为、提升政府的城市治理水平。在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大众媒体及自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时,全方位打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吸睛”背后,即是“吸金”,流量变现才是体育大IP的真正魅力所在。以2019年在澳大利亚开战的亚洲杯为例,16支球队转战墨尔本、悉尼、堪培拉、布里斯班、纽卡斯尔五个城市,32场比赛为期23天,为澳大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带来2300万澳元(1886万美元)的增长,相当于每天100万澳元。后续几个月里,这项赛事继续在旅游人数上贡献了15%的增长。虽然疫情之下,类似的“带动”很难复制,但赛事的临近依然带给人们以旅游、餐饮、通信、交通、广告、住宿等方方面面消费增长的预期。
03 产城融合 助力青岛打造全球知名体育城市
“赛事红利”之外,是青岛对城市竞争新策源力的期待。
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体育将成为现代城市居住、工作、游憩、交通之外的“第五场景”。在现代城市的“第五场景”中,北上广早已率先提出各自的目标愿景:北京提出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上海提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广州提出建设“国际体育名城”,国内一线城市唯有深圳尚未提出类似目标。新一线城市中,南京提出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成都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要打造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国家体育中心城市的青岛,如何脱颖而出?
于青岛而言,体育不仅仅是一张城市营销的新名片,其集群化的发展更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抓手。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非常强——体育竞技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广告、体育培训和体育用品,都可以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同时,体育赛事的举办,对第二产业中的某些行业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高曝光度,自然会给周边配套形成溢价。
此外,以大型体育赛事为平台,青岛更可以积极拓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通过与世界不同国家、城市共同策划举办运动赛事,促进城市间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环境、教育、人才等多方面往来,从而塑造具有标识度的赛事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正如赵豪志所言,要抓住承办亚洲杯的重要契机,提升职业足球水平,擦亮“足球之城”名片,策划申办更多国际体育赛事,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要放大赛事效应,统筹谋划交通路网、商务配套、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文明程度。
相信青岛能借此契机,借助重大赛事IP助力城市突围,赋能体育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抓手。
来源:回澜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