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青岛港人:同一个世界大港之梦

2013-08-14 23:39 来源:半岛都市报

 

  

 

  青岛港90后职工代表:实华公司装卸三队运行一班职工朱靖博

  90后代表:朱靖博实华公司装卸三队运行一班职工梦想是“学更多的技能,服务港口建设”偶像许振超就在身边当工人也有未来之梦

  朱靖博出生于1990年,今年23岁,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渴望偶像,朱靖博的偶像不是“非主流”,而是闻名全国的码头工人许振超。

  初中学习政治的时候就学到了“振超效率”,在他中考那年政治考试中就出现了许振超的例子。“当时许振超所代表的港口工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起就对青岛港很向往。”2009年高考结束后,报考大学时,朱靖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9月份,刚刚大三的朱靖博来到了青岛港实习,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青岛港。2012年毕业时顺利进入青岛港,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我们班有一大半人没能进青岛港,我挺幸运的。”提起青岛港,他自豪地说,但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其实还不是这么自豪,总觉得“工人”身份可能会被外人瞧不起。

  2013年1月份,朱靖博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成为青岛港的一员。那时已经在青岛港一年多的他,对自己“码头工人”的身份有点失落。“我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是码头工人,心里有个疙瘩。”今年3月份,青岛港从上到下,组织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说梦想。刚开始时,朱靖博很迷茫,“我也可以有梦想吗?我那时就这么想。”

  朱靖博进港之后,在集团的创新大会上终于见到了许振超。“很激动,终于见到我偶像了,以前都是在电视里。”朱靖博说。

  许振超的故事早已为朱靖博所熟悉,朱靖博发现身边的同事人人都在工作中想方设法创新,身上都有许振超的影子,许振超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创新的符号。“我和许振超都在青岛港工作,本来离他很近了,他就是一个榜样,就在我身边,一想到这里,我就很受鼓舞。”

  有个性是“90后”一代的特点,如何融入团队是他们要学的第一课。在这一次次的活动里,看着其他同事对待梦想的热忱和认真,朱靖博深受感触。“他们都很有激情,40多岁的老师傅还很激动地说出自己梦想,我感觉自己是小青年,更应该有梦想。”现在他不但有自己的梦想,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自豪。“现在人家问我是干什么的,我都会很自豪地说是青岛港的。”朱靖博说,“我感觉自己的未来不是梦了,每天都充满斗志。”

  “队长带着100多个人,我们排班,但是队长天天都去干。”朱靖博说,“我干半个小时就很累了,他们是天天干,这事很让我受感动。”这彻底改变了朱靖博对工作的看法,以前他觉得休息就是自己休息的时间,总有些以“自我为中心”。“青岛港的领导们都特别能干,一点儿不亚于一线工人,这个事让我感觉我得向队长学习。”朱靖博说,“我当时就想尽快独当一面,尽可能地去学习。”

  在领导带动下,朱靖博体会到了责任与奉献的价值和意义。从那以后,朱靖博就觉得自己要有梦,要努力工作。“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多学技能,将来等董家口建好了,我要服务董家口的建设。”朱靖博告诉记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