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1 17:49来源:南方日报
“这只是画了一个逗号”
参与“蛟龙号”海试工作的人,每天都在与烈日抗争,与台风周旋,与时间赛跑。
“在去年75天的海试过程中,我们遇到4次台风,2次热带风暴,2次热带低压和1次局地强对流;而今年困扰我们的是持续强劲的西南季风。”难以捉摸的天气和海况考验着刘峰的智慧。只有科学决策,才能抓住非常有限的海试时机。
今年海试,原计划到B1海区(300米)试验,下潜了几次,试验还算顺利。但是,6月14日之后,强劲的西南季风来临,风力达到6级,海试对海况的要求是4级以下。参试人员暂时回到三亚避风。天气预报显示,西南季风在B1海区至少要维持10天左右。刘峰认为,如果继续等下去,大家肯定会产生急躁情绪;如果打道回府,人心必散;如果去B1海试,则冒极大的风险。
“我们要有冒险精神,但我们绝不是赌徒,任何决策必须科学而严谨。”刘峰深知这一点。按照原定计划,B1海试之后是去D2海试点(3000米海深)。根据天气预报,当时D2区海况较好,于是他召集海试现场指挥部开会认真研究,果断作出决策,先去D2区海试。
但先在D2海区开展试验是有条件的。虽然海试方案没有明确要求,但海试现场指挥部将任务主动加码,先前已经把B1区“长时间下潜”和“潜航员独立驾驶”的试验内容写进了《300米海区试验实施细则》。可由于天气原因还没有来得及对这两项内容开展试验。指挥部经过认真研究后提出,开展3000米海区的试验必须限定条件:1.每次下潜不能超过300米海区试验的时间;2.不能让潜航员单独驾驶;3.每次下潜深度要与海底保持距离,以确保安全。
经过缜密安排,参试人员在D2海试点分别顺利完成了2067米、2104米、3039米的下潜试验,这是自去年海试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之后,B1海况已经满足试验条件,刘峰又坚持把队伍带回B1海试点,把没做的两次试验都补做了。
最后,队伍又回到D2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的试验任务,并成功下潜到3759米,也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在短短11个月内,我国载人深潜试验完成了从零到3700米水深的跨越,“这体现了我们团队严谨求实的协作精神和决策判断能力”。
48岁的刘峰,花费了10年心血倾注于“蛟龙号”。一副大眼镜,一脸书生气,丝毫看不出近“知天命”年纪的沧桑。除了爬山,刘峰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
“一辈子能干一件事就很满足了。当然,现在只是画了一个逗号。”刘峰告诉记者,“蛟龙号”还向更深的目标进军:5000米、7000米……
人物档案
刘峰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负责人,项目总体组组长,海试现场总指挥。
刘峰结合我国深海资源研究开发的重大需求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建议。经过反复论证,2002年3月作为项目负责人与863计划先进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办公室签订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研发合同。作为国家重大专项的总体协调、项目组织实施的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和参与了从立项建议书编写、立项论证,到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总装联调,再到水池试验、海上试验的全过程。
· | 系列报道:深潜(三)同舟共济 2010-08-30 |
· | 系列报道《深潜》(二):蛟龙入海 2010-08-29 |
· | 系列报道《深潜》(一):青岛起航 2010-08-28 |
· | 我国深潜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 2010-08-26 |
· | 蛟龙入海--5000米深潜海试团队访谈(下) 2011-10-01 |
更多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