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载人深潜三千米级海试获得了圆满成功。成绩的背后,凝结着国家多个部门、多家单位不懈努力的心血,也是整个海试团队挑战深海、挑战自我、团结协作的结果。系列报道《深潜》今天请看第三篇:同舟共济。
由于空间限制,潜水器只能容纳三个人。不管原来是何种职务,一旦进入潜器,他们都被称作试航员,在海试队伍里,他们的身份最特殊,压力也最大。
环境艰苦可以克服,可一旦进入深海,潜器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试航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操控能力,更要有出色的心理素质。今年7月5日,“蛟龙”号首次冲击三千米,可刚刚过了一千七百米,接地检测数值就开始报警,这表示潜器某个部位出现了短路或者漏水。继续下潜意味着风险,可如果返航,等于宣布本次下潜失败,而且故障不排除,必然会给今后试验带来更大麻烦。
一千八、两千、两千五、两千八,“蛟龙”号不断试探着下潜,潜器里分外安静。
海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潜航员队伍,而每一个队员的毅力和信念都经历了艰难的锤炼。
他叫冷日辉,因为力气特别大,大伙都亲切的称他大力水手。每一个潜次,他和同伴们组成的“蛙人小组”,要乘坐橡皮艇,帮助潜水器脱挂主吊缆和拖曳缆。
就在海试开始的前一天,冷日辉接到电话,青岛父母家里发生火灾,所有东西全部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