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青岛无锡三市市长,两会建言透露出城市发展的哪些方向?

2021-03-09 20:16 来源:回澜听涛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特殊节点,代表和委员们建言献策、所达成的共识,不仅关系新一年的国计民生,更关乎未来五年的发展进程。

  特别是作为主政一方的党政领导,结合各地实际提出的相关建议,可以看作是“风向标”,清晰地看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

  全国坐标中,排名全国12的宁波,2020经济总量仅仅比青岛高8亿左右,排名全国14的无锡仅仅比青岛低了30亿左右,这三座城市差距甚微,“排位赛”竞争激烈。因此,它们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上,宁波、青岛、无锡三市市长围绕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梳理发言,不难发现:三座城市在经济发展上,虽各有所长,但有着不少共性选择——它们在过去和未来始终坚守实体经济,并试图在下一步发展中提升制造业能级。

  再仔细甄别三市市长的建议,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上,每个城市根据自身实际,做了不同的战略选择!

  而产业路径的选择,将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决定城市的新排位。

先来看宁波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建议,充分依托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研发优势,在宁波布局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助推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性研发和高质量发展

  在裘东耀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这就为地方指明了方向,可以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既能解决基础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又能为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的高水平创新载体。

  为何选择新材料?裘东耀认为,新材料能够对航空航天装备、高端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众多下游产业发展起到引领支撑作用,是支撑国家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基础保障。

  说到底,还是要为高端制造服务。也就是说,在制造业领域公认“大哥”的宁波,未来产业路径清晰又明确:做强高端制造业。

  土地面积只占全国0.1%的宁波,为何能培育出占全国总量7%以上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成为公认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打造高端平台、吸引高端人才,能有高端创新。这是宁波的逻辑:只有构建高能级的科研军团,才能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行稳致远提供不竭智力支撑。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宁波开始要构筑专属宁波的科研“群峰”,从而为制造业再提供坚实支点。

再来看无锡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杜小刚表示,进入“十四五”,无锡将坚持“十三五”时期推动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一张蓝图绘到底”,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推动作用,擦亮中国第一工商名城品牌,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一要加快“强链”,二要加快“提质”,三要加快“做特”。

  无锡释放出的信号:延续过去五年好经验、好做法,这一点本身就很可贵。同时,无锡的产业结构几经迭代,越来越往“高精尖”方向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无锡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当前,无锡已形成覆盖设计、材料、制造、封装测试、装备及配套支撑的全产业链,其半导体产业总规模在全国排名仅次于上海。

  而物联网是无锡的又一张金名片。“物联网之城”无锡,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如今,无锡已形成了包括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在内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此外,生物医药也是无锡又一个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2020年,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这几张“王牌”令无锡产业结构实现了全新升级,并且依然是“十四五”时期主攻的方向。

  而无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力也同样不容小觑,五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瀚云和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雪浪云,在行业内同样名震江湖。

最后来看青岛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中展现青岛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并从三个维度提出青岛坚定不移打造先进制造业相关建议: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海尔、歌尔等企业牵头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

  三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1000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海尔、海信、中车四方、北汽等龙头企业作用,争创智能家电产业、轨道交通产业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总结青岛,很明显一个特征是与企业携手。无论是创新还是数字化还是打造集群,除了政府搭建平台外,都有牵头企业和重点扶持企业参与。

  在创新层面,与企业携手,不难看出青岛科技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并且要下定决心突破一批面向战略需求与重大场景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既成全企业的创意创造,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打造产业集群层面,青岛家电、汽车和轨道交通领域制造业基础雄厚,因此提出争创智能家电产业、轨道交通产业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这是青岛的优势,亦是青岛的短板。青岛尽管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内外知名家电龙头企业,但青岛的家电制造业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对比宁波,在汽车制造行业,已有14家企业登录A股,而这背后是由超过4000家企业构成的本地汽车零部件制造链。

  已经有了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青岛更应该、也有条件打造起这些领域的热带雨林,有针对性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人才落户青岛,特别是在细分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企业,这样在不断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同时,也会推动该产业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行列。

  与另外两城相比,青岛最大的优势在于数字化转型。毕竟,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工业互联网是必经之路。

  与宁波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不同,青岛的工业互联网紧紧依靠本土龙头企业海尔等企业,凭借它们丰富的制造经验,龙头企业在自身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积极为本地制造企业赋能,从而带动青岛制造整体水平提升。

  “群雄逐鹿”难分伯仲。三城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GDP是量,产业结构就是质。今天做出的产业选择,就是明天收获量的结果,希望三座城市都能坚守选择、久久为功,将产业结构上的持续发力真正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来源:回澜听涛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