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敢不敢给小企业大订单?

2021-03-04 20:20 来源:回澜听涛

  企业,反映出城市的发达度。青岛经济发展,需要大企业作为“压舱石”,也需要一批中小企业为这座城市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比如深圳,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小企业的合力,才成就了深圳的崛起。头部企业对重点产业链的引领带动,会推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反过来增强头部企业的配套集成、共生发展能力。

  同样,青岛既要“金花”绽放,也要“百花齐放”。这背后需要打造一个企业成长的生态系统,培育起参天的“乔木”、茁壮的“灌木”以及葱郁的“小草”。

  曾经有一位从事软件开发的小企业负责人,对涛君说过这么一个行业“怪相”:许多大企业、知名企业拿下的青岛项目,其实最后都分包给了青岛的中小企业来干,就像是“贴牌”代工,这些贴着响亮品牌的产品,其实出自青岛中小企业之手。

  “还不如一开始就给我们干,这样少一层中间商,报价更低,我们的利润反而更高。”

  不过换位一想,甲方可能还要考虑能力、资质、设计、监管、售后乃至品牌自带的背书效用,不太敢把项目交给中小企业来做,由此也免得落一个“用人不善”的口实。无论谁占理,总之造成的结果就是,许多青岛中小企业,在本土的市场开拓中,分包得来的订单占了不小比例。

  分包也能赚钱,但是赚不了大钱,所以许多青岛小企业的第一桶金不是某次大项目赚来的,而是多次小项目攒下的。攒下第一桶金相当不易,用起来当然也格外谨慎,许多创业者的谨慎就演变为外界认为的“保守”。

  在早期拿到一个利润丰厚的大订单,对于小企业来说意义非凡。

  马化腾曾经回忆过腾讯的第一桶金,就是来自一个电信领域的大订单。当时腾讯在做的产品是网络寻呼,拿下了河北电信126127bb机台的大订单,为他们做开放网络寻呼系统,赚下了第一笔钱。正是有了这个资金基础,腾讯才开始开发QQ等产品,而且QQ早期的一个大卖点就来自于这个河北订单——可以跟寻呼台链接,QQ的提示音,也来自马化腾的BB机。

  没有大订单,靠一个个小项目来攒“资本”,就导致许多青岛中小企业的成长曲线“四平八稳”,跑不出腾讯早期的那种爆炸式增长曲线。这也让青岛的投资人很困扰。

  一位投资人告诉涛君,前几年他们还投资青岛的种子期项目,现在基本不投了,因为实在是无利可图。投资种子期的早期项目,投10个死9个是正常的,这个他们早有准备,打击他们信心的不是失败项目,反而是成功活下来的项目。

  在青岛投资种子期项目,确实有项目经过市场检验活下来了,只不过投资人期待的爆炸式垂直增长曲线迟迟不来,“四平八稳”的增长很难满足投资人的收益预期,而且面对同业竞争和市场风险的抗性也不强。从投资人角度来看,投入产出不太成比例。

  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项目本身技术门槛并不高,依然属于竞争比较激烈的传统行业,市场限制了其增长上限。但另一方面,即便同处一个领域,与许多外地的同行相比,青岛本土企业的增长速度确实慢了。究其根源比较复杂,有产业链完备程度、创业者个人能力等一系列原因,但归结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缺大订单。爆炸式增长的前提是得有足够的订单支撑数据的跃升,无论何种原因,与许多同行相比,青岛小企业拿到大订单的次数确实少了。

  其实订单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一个100万的订单,对腾讯这个级别的企业来讲属于微型订单,但对一个初创企业来讲可能就是爆发式增长的“导火索”。交给小企业的大订单,可能只是某个大项目的一部分,也可能只是某个实力雄厚甲方的“小项目”。如果青岛的政府、国企、大企业,能砍掉“中间商”把这些订单直接交给小企业,说不定会改变一个企业的发展轨迹。

  但再次换位思考,这必然会给甲方们增添一些麻烦。实事求是地说,有些企业成立之初就没打算正经挣钱,就是想画个饼捞一笔投资或补贴跑路。鱼龙混杂里把龙找出来,确实需要让甲方更费心神,远不如交给大企业、知名企业来的省心。

  从深圳经验来看,头部大企业是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小企业入驻,既为优质的本土小企业提供更多大订单,也将其纳入产业链,共同打造出稳固的产业生态。青岛虽然没有像深圳那么多互联网创客,但在零部件、精密机械、新材料、商贸服务等领域,有非常多建立了自身渠道优势、技术门槛的优秀中小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开始发力互联网下半场。

  把订单交给本土的优质企业,不仅能培育起青岛的企业梯队,更能为大企业们带来一个更加稳固的供应链。

  热带雨林里,参天大树的枯枝落叶,落到地上成为低矮草木的养分,这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生不息的重要一环。

  不如就让青岛参天大树的更多养分,滋养青岛本土的众多草木。

  来源:回澜听涛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