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为霜,鸿雁南去
8日3时55分,“寒露”至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
“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伴随“寒露”而至的是浓浓的秋意
北方层林尽染, 南方蝉噤荷残
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钓边”。
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寒露,百花渐渐收了颜色,唯独菊花,越是风寒越开得艳丽,于是古人称九月(农历)是菊月。
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趁秋意正浓,寒冬未至,携一二好友,登高望远。
“霜叶红于二月花”,登高而望,极目远眺,层林尽染,秋风飒飒,黄护叶红。金秋满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更有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
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
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等。
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
寒露时节
愿所有人都被人牵挂
托这风露寄一句:
天寒露重
望君珍重
(编辑:一周;部分内容来源:灼见、诗词天地、物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