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家国情 姜玲:当好新时代的“火车头”

2019-10-06 19:22 来源: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青岛纺织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提起青岛纺织,就不能不提一个闻名全国的模范班组——郝建秀小组。1952年“五一”前夕,郝建秀所在的小组在全国“红五月”劳动竞赛中,为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挥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1953年,在全国第一次纺织劳模大会上,郝建秀小组被国家纺织工业部授予“永远发挥火车头的作用”锦旗。67年来,郝建秀小组凭着“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火车头精神,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标杆小组。今天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之“劳动者·家国情”系列,让我们走近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小组的第九任组长姜玲,看新一代纺织人如何把火车头精神代代相传。

  1990年,17岁的姜玲中专毕业后进入青岛国棉六厂。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技术选拔,她从同时进车间的145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个进入郝建秀小组工作的新人。

  郝建秀小组所在的细纱车间,温度高、湿度大,工人常年要穿短袖,在轰轰作鸣的机器旁边一刻不停地走来走去接头换纱,一年就要走出一个万里长征。在高强度工作的间隙,师傅于秋梅看出了姜玲的情绪波动,带她了解了郝建秀小组从1952年以来创造的辉煌历史。

  在郝建秀小组,每一位组员的技术都是优一级。当团小组长开始,姜玲的任务之一就带徒弟,最多时要同时要带7个徒弟。郝建秀小组成立67年来,出勤率一直保持在100%,没有中断过一次。看似简单的出勤率,要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

  正是在2007年,姜玲当选为第九任郝建秀小组组长,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她也成了车间里独当一面的“铁娘子”,顾不上照料家人、特别是女儿。

  如果说郝建秀小组早期是“爱纺织、多奉献”的“火车头”精神,走进新时代的郝建秀小组所代表的,还有拼搏和创新精神。姜玲担任郝建秀小组组长之后的十多年,面对青岛纺织调整重组、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变化,她以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在生产中带领小组平均每年超产棉纱11吨,减少白花5600公斤,自制工具200多件……在各项竞赛中,小组先后获得市、省、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

  2016年初,青岛纺织的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区棉纺织生产全面关停、设备转移至山东枣庄。由姜玲挂帅,在着60多年优秀传统的郝建秀小组也随之走出青岛,在枣庄由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16位纺织工人全新组建生产小组。

  如今,姜玲已经把生产组长的接力棒,传到了第十任组长许琳手中,而她自己也有了新的使命。

  2017年9月,青岛纺织博物馆成立,姜玲作为副馆长,在这个青岛纺织人的殿堂里继续为八方来客宣传、讲述着郝建秀小组的过去和现在。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