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圈≠安全,带孩子游泳时还要做好这些

2019-08-09 10:22 来源:爱青岛

  炎炎夏日最适合泡在水里,岛城各大泳池、海边自然成了“下饺子”的好去处。

  不少父母游泳时会带上娃,也会给娃套上游泳圈,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殊不知游泳圈也可能带来致命危险。

  近日在河南新乡,一名3岁幼童带着游泳圈游泳时突然溺水,当时孩子的家长不在身边,幸好被热心市民及时救起。

  所以说,保证孩子游泳安全,只套个游泳圈是不够的,还需要注意其他问题。

  1-泳衣、泳裤、泳帽、泳镜。

  这些都是儿童在水里能够减小阻力,防止耳道和眼睛进水的必备品。

  2-游泳圈/救生衣/救生圈。

  这些用品是危机时刻救生的必需品。

  3-干毛巾、干浴巾、干衣物。

  主要用来让孩子游泳后能够快速擦干身体,换衣保暖,避免感冒。

  4-防晒霜

  可以帮孩子在下水前适量涂上防晒霜,或在家时提前涂好。

  5-温开水

  孩子在游泳休息期间需要补充适当的水份,温水有助于恢复体温,防止儿童长时间在冷水里游泳造成感冒。

  1、游泳圈厚度应大于或等于0.25毫米;

  2、色彩应选择鲜艳点的,方便家长很容易就看到小孩;

  3、气嘴应有单向阀门和一个永久附着的气塞,气塞和气嘴的密封性能要好,无漏气现象;

  4、外观表面涂层接合应牢固,无明显的漏底。

  使用前,最好先把游泳圈充气,放进水里片刻,看是否有小气泡冒出。儿童在水中游泳时不能佩戴硬物,避免碰伤、扎破气囊。

  针对小月龄的宝宝,很多宝妈喜欢购买游泳脖圈给宝宝戴上,然后让他们在水里游,在此特别提醒:不推荐使用游泳脖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宝宝的脖子很软,套脖圈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稚嫩的颈椎;

  2、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

  3、脖圈容易压迫气管;

  4、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

  1、孩子游泳必须要有家长的陪同。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水性、年龄、身高等因素,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水位区域游泳。

  6个月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到海里游泳,因为海水里的盐浓度很高,再加上紫外线的照射,孩子的身体是无法承受的。

  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去成人泳池,最好去专门的婴幼儿游泳池。因为成人泳池人比较多,细菌会大量滋生,影响孩子的健康。

  而且,成人泳池一般都用氯气消毒,会损害孩子的鼻腔、口腔、外生殖器等部位的皮肤、黏膜,易导致体质过敏,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哮喘和心脏病。

  2、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下水前养成做热身活动的习惯。

  运动四肢,压压腿、伸伸腰、活动一下手腕、膝盖、脚踝等关节,还可用冷水擦身以适应水温,防止下水后发生抽筋等现象。一旦孩子的腿抽筋,应立即让孩子上岸或离开泳池,热敷抽筋的部位,并轻轻地加以按摩。

  3、在水中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内。

  孩子的体力有限,当感觉疲劳或不舒服时,应马上上岸,以免发生意外。

  4、忌空腹游泳或在下水前吃过多食物。

  孩子如果空腹游泳,肠胃空虚,体能不足,游泳体能消耗高,易造成虚脱;如果吃得过饱,刚吃饱时肠胃及内脏供血量不足,不利于食物的消化,甚至引起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因此,游泳宜选择在吃饱后1小时进行。

  5、孩子在患病或剧烈运动后不宜游泳。

  感冒痊愈后1至2周内也不宜游泳。大汗淋漓时,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毛孔收缩后再入水池。

  6、泳衣泳帽等要合适。

  不要选择系绳子的泳帽或泳衣,以免发生意外。可为孩子置备一副耳塞和一个鼻夹,预防因进水而引发中耳炎或鼻子呛水。

  爱青岛提醒家长

  游泳安全要牢记

  孩子安全无小事

  【爱青岛综合整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85702000删除。】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