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村集体欠债多年为何如此难还?

2019-07-04 20:19 来源:爱青岛

  前任干部公务接待吃喝赊账,后续历任干部无一还钱;村里开工建设项目,工程款白条一打就是十多年……近年来,不断有村集体因没有按期履行完毕生效的法院裁判而被申请强制执行,2017年至今,全市法院已受理此类案件681起,尚有230起未执行结案,部分村集体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单,成为“老赖”。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切实损害了基层干群关系和司法公信力。

  6月19日下午,平度法院执行员来到大泽山镇经管统计中心,连本带息从北丁家村账户上提取24920.95元,村民丁某被拖欠16年的饭费终于有了着落。2000年到2003年,北丁家村村干部在丁某开在村里的饭店进行公款招待,共欠下饭费23500元。

  平度市大泽山镇北丁家村村民丁某:有时候文书领着,有时候书记,谁吃了饭谁签字。书记说不要紧,到年底村委就都给你把钱结了。

  然而,年底结账的承诺不仅没在当年兑现,而且这一拖就是十六年。丁某告诉记者,十六年间,村里村官换了四任,却无一偿还,最终的结果是,饭店关门停业,自己也离开了北丁家村。

  平度市大泽山镇北丁家村村民丁某:换了谁去要,他们也都不给,那个意思就是有钱也不能给,钱不是他们(任上)欠的,他们就没有义务还这个饥荒。我和我对象为了要这个钱真跑够了,去年逼的没办法了走司法程序。不光这一个村,还有些别的村,三千两千的就不屑于要了。

  去年9月4日,经法院调解,现任村主任承诺还钱,却依然未主动履行。今年6月19日,法院上门送达执行裁定,讲明法律规定后,这名村主任仍拒绝签收。

  平度市大泽山镇北丁家村村委会主任丁风玲:(法官:送达叫你知道,你跟村民或者村集体有交代,这笔账出哪去了。)我这么说吧,我不会签这个字的,我签了字就说明我同意了。(拒签是吗?)嗯,(以前)区里就跟我说,你只管干你这任,上一任的事不用我管,这个也没交接,所有的事没交接,所有的债务我也不知道。

  平度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李强:很多就是新的班子上来以后,对以前形成的债务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农村干部,不愿意把以前历史的原因提起来,执行难度比较大。

  干部换届,不是简单的换人,而是事业的传承,以账目不清为由不履行法定义务,是典型的“新官不理旧账”。而另一些村集体处于失信边缘,则是因为“新官难理旧账”。上世纪90年代初,莱西市沽河街道邹家疃村自筹资金修建河道,还有15000元设备租金至今未还,对方当事人碍于情面去年才提起诉讼。6月27日,现任村支书告诉上门的执行员,多年来,除上级拨付的专款,村集体年均收入只有5000多元,仅可勉强维持日常运转,类似的陈年旧账还有好几笔。

  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邹家疃村村支部书记邹显武:村里也没什么企业,平均就一人一亩二分(口粮地),集体就剩了不到30亩(机动地),就这点收入。一九九几年借的钱,欠人家的还有几万块钱。

  因集体经济薄弱而迟迟未履行生效裁判,邹家疃村绝非个例,虽然情有可原,但如果任由其无限拖延,最终破坏的是法治社会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尚连臣:如果长期得不到执行,必然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司法公信力。下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因案施策,使生效法律裁判得到落实,社会矛盾得以妥善化解。

  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李光全:长远来看,这样的问题必须解决,就要在整个乡村振兴的过程里面,推动更多资金、产业技术向村域经济的崛起实现转变。对于我们的村级干部来说,也要不断地提升带领老百姓实现发展的能力,从过去的“输血”实现“造血”。

  本台短评:化解村债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法治化水平,事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村债欠账多,法律执行难,已经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法治短板”。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不断强化法治意识,筑牢乡村治理的法治根基;也需要多方合力、综合施策,减轻乡村发展的成本负担,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仪”、“助推器”。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