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7000米深潜第一次下潜详细过程

2012-06-18 10:35 来源:青岛网络电视台
  

 

  随着负责水面支持系统操作的副总指挥余建勋的一声指令,潜水器被吊离了甲板,开始缓缓地、平稳地向船尾的外面摆去。起到牵引作用的拖曳缆也被挂到了潜水器前面两端的挂环上,潜水器开始徐徐向海面落去,0912时潜水器被布放到水面,橡皮艇同时冲到了潜水器边上,将主吊缆解开,良好的海况没有为他们的操作再制造麻烦。拖曳缆也随即被蛙人解开。从总指挥下达试验开始的口令,到潜水器完成布放,只用了12分钟。我记下此时的船位,也就是潜水器的水面位置:10°58.3N′/141°57.6′E。

  0915时,潜水器开始进行舱内检查,甲板上开始布放声学吊阵,0916时,潜水器水面检查正常,申请注水下潜,在控制室负责潜水器指挥的胡震在与蛟龙号核对了潜水器的GPS位置后,同意注水下潜。

  0919时,声学吊阵准备完毕,水声电话也汇报说通信正常。船上的超短基线完成下放,开始工作。

  船上bathy2010的测得此处的水深为6659米,对于这么大的深度,目前,我们还只能参考。

  0922时,橡皮艇上汇报,蛟龙号已经下潜没入到水下。

  0929时,水声通信数据开始建立,显示蛟龙号正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下潜,目前的深度是348米。

  对于现在的海试队来说,这些下潜深度数据已经不再有什么太多的感觉了,当年每一次深度的突破,都曾经令我们激动不已。

  0933时,水声电话已经完成了自己在布放时的任务,开始回收到甲板待命。这套设备仅提供语音通信,但工作较稳定,主要是为声学通信系统做应急使用。

  潜水器布放完毕后,媒体记者和一些海试队员就陆续来到当做指挥部的会议室,在这里通过屏幕墙上的各种监视画面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船尾部各个岗位的情况,从蛟龙号水面显控系统监视屏幕上,可以方便直观地看到潜水器在水中的各种位置数据,同时还显示出舱内的各种参数数据,如果舱内有异常报警,也可以随时显示出来。指挥部也就成了信息中心,同时,这些显示页面也可以通过船上局域网查看到。

   0950时,显示下潜深度超过1100米。注意到,此处的海水温度就已经降到4.2℃。

  一个漫长的下潜过程开车了,又开始考验我们的耐心。

  1016时,蛟龙号的下潜深度悄悄地超过了2000米,没有引起打击的过多关注,我连忙从综合显控系统的页面上下载了一张截图。

  1038时,深度达到3000米深度

  总指挥要求蛟龙号从水下通过水上通信系统发送一张舱内的工作工作照片。

  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又当起了授权新闻发言人,向在座的媒体记者宣布到达3000米深度的情况。

  看到潜水器的下潜情况都正常,我们在指挥部内就显得轻松起来,也休闲了一些,指挥部里没有了开始布放时的那种紧张严肃气氛。只是在关注着显控系统上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很直观地显示蛟龙号的下潜情况和舱内工作状态,还显示出母船与潜水器的相对位置。

  下潜深度的各种不同数据,引起了现场在座各位对往事的回忆,1058时,下潜深度超过3780多米,超过了2010年海试时的深度记录,而现在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1130时,下潜深度接近5000米,大家都不愿先去吃饭,唯恐耽误了达到去年最大深度的时机。记者们和参试队员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已经对准了显示大屏幕,准备记录下这一个突破最大下潜深度的时刻。此时,蛟龙号在水下也在向母船汇报着最新情况,使用声学通信系统的语音通信功能在汇报着最新深度,这样就占用了数据通信的信道,使得我们又多的等待了2分钟的刷新周期,才在综合显控系统上看到了超过5200米深度的数据。

  刘心成书记马上代表现场指挥部向在场的记者进行权威发布,并宣布目前蛟龙号潜水器在水下工作正常,正在进行各种试验工作。在现代的通信条件下,记者们会马上就使用微博和邮件的方式向外界进行宣布。所有关注我们的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新闻及时了解到我们的现状,央视的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进行连线报道。我们是在公开透明的状态下进行着下潜试验,所有的数据都是随时公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