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有3名游客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划。据最新通报,3名违法行为人已被延庆警方查获,并被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到景区刻名字留念,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不文明现象。其中,长城是“重灾区”之一。去年,就有多起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刻字的新闻报道。这或许是从《西游记》里,孙悟空在五指山留下“到此一游”的情节中学来的。但显然,这一点都不好玩。在文物上刻自己的名字,首先暴露的就是自己的素质。你想“青砖留名”?对不起,实际是“臭名远扬”了。
而且,这不只是素质问题。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以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另外,我国《刑法》里有一个罪名叫做“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明知是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而予以损毁,情节严重的行为,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在文物上刻字只是文明不文明的问题,它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不止是古迹里的文物,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兴起,不少游客连自然保护区都不放过。如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四川黄龙的五彩池钙化滩、贵州溶洞景区的钟乳石等,都曾遭受一些游客的“魔爪”或“毒脚”。
这种破坏现象越来越多,也就倒逼景区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如八达岭长城在2020年4月出台了《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除了对一些破坏者行政拘留、罚款、列入不文明旅游记录外,北京延庆区12家等级景区,也对以上人员实施联合惩戒、不予接待。
这一防范理念,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景区管理联网及黑名单共享机制。当有游客破坏文物超过两次,不仅仅事发景区“不予接待”,其他地方景区也可以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限制。如此,既从源头上杜绝了这些不良行为的游客,也扩大了震慑力,使其他游客不敢有侥幸心理。
文物保护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一方面,需要游客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和法律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管理部门做好提示和警示,比如语音广播游览规范及相关处罚措施等。这次八达岭长城的破坏者,还是网友拍照曝光的,如何发动公众来监督景区不文明行为,也值得总结和思考。
总之,要形成一种闭环:一旦有人破坏文物,就必然付出代价,得到深刻教训,然后形成案例,进而警醒其他人。当这些该有的措施一一到位,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类似的不文明旅游乃至违法犯罪行为,才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