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亲自调度,开年抓项目落地!青岛全力攻克发展短板

2021-02-19 17:52 来源:回澜听涛

  2月19日,在山东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第二天,青岛召开全市“项目落地年”调度会议

  会上,市发展改革委汇报了《青岛市“项目落地年”总体方案(汇报稿)》和全市项目总体情况,市商务局、市委组织部分别汇报了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和招才引智有关情况;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率青岛各部门、区市的“一把手”,对各区市、有关部门和部分重点企业汇总梳理的重点建设项目,逐一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青岛今年的目标,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以上。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在正月岁首第一时间召开顶格会议调度项目落地,是青岛时不我待的急迫,也是对去年发展短板的全力攻克。

  去年青岛发展在逆境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城市排名的上升,在缩小与标兵差距的同时,也拉开了与追兵的差距。但不得不承认,去年青岛的投资引擎动能出现滑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9年的21.6%下滑至2020年的3.2%。

  项目为何落不了地,转换不成发展动能?是土地资金受到了限制、跟踪服务没有到位,还是干部作风有问题、专业化程度不够,抑或是政策精准性仍有偏差、对市场预判出现失误?每一个项目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再小的问题影响了项目进度,那就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同样处于疫情影响之下,与青岛处于同一梯队的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青岛,分别为6.5%、6.1%、6.2%、3.6%。2021年的城市竞争中,谁的项目多、谁的项目落地快,就有可能实现追赶反超,反之则可能掉队落后。

  优质项目对于青岛的意义,并不只是贡献经济数据,项目更关系着青岛的发展方式能否出现根本性变化,青岛的新旧动能转换成果最终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

  根据《青岛市2021年重点项目名单》,青岛顶格推动的13条产业链里布局了193个重点项目,加上7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200个项目总投资达5050.2亿元;按照“投资大”“质量高”“拉动强”的原则,兼顾产业领域,又遴选出总投资2334.1亿元的30个项目作为市级重大项目顶格协调推进。

  “项目落地年”,最核心的目标就在“落地”

01

工业大项目,升华产业基本盘

  去年,工业互联网串联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为青岛工业发展注入了庞大动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传感器产量增长28.1%、工业仪表产量增长25.4%,工业互联网给青岛带来的新增工业产值超过了110亿元。

  但同时也要看到,青岛仍然缺乏规模大、质量好、具备引领性的大项目。尤其对于青岛顶格布局推进的13条产业链来说,又大又好的项目是2021年的刚需,也是“项目落地年”里要着眼的重点领域。

  具体来看,一系列具备行业平台功能的大项目赫然在列。

  美锦氢能、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北京汽车制造厂总部基地等汽车产业项目,无疑是青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仰仗;

  顺诺机器人、高测高精密数控装备、中工际华、宏大纺织等智能装备项目建设,则是青岛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千亿级产业链的支撑;

  海湾集团、金能化学等22个高端化工项目建设和中德氢能源产业园建设,是青岛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中兴通轨道交通、中车四方智汇港等轨道交通项目等,则是青岛突破本地配套率低,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抓手所在。

  除了大项目,高成长性、具备引领性的“四新”经济项目也是青岛推动落地的重点,例如东华软件副中心产业园项目、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二期项目等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项目,以及沃尔芯半导体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制造项目、青岛融合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端封测厂房项目等,都是青岛力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发力点。

  工业互联网也依旧是2021年青岛狠抓落地的领域。今年青岛将顶格支持13条产业链核心企业与卡奥斯共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啤酒饮料、橡胶轮胎、高端化工、节能环保、智能检测等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同时开放1000个“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应用场景,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持续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应用场景。

02

用项目突破现代服务业短板

  具有全产业渗透性、广空间覆盖性和强资源整合力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推动青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功能提升的动力引擎,更是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放大“双节点”价值,服务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的重要途径。

  国家战略平台,是青岛突破现代服务业的首要突破口。

  今年,上合示范区将加快推进总投资1312亿元的52个项目建设,探索设立上合地方合作银行、上合产投联盟、上合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上合技术转移中心、“一带一路”(青岛)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上合国家进口食品农产品集散中心。

  自贸区青岛片区将深度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建立自贸区口岸清算体系。同时加快中日韩消费专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做大棉花、橡胶等特色优势品种交易规模。

  现代金融处于现代服务业的价值链顶端,也是青岛近两年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意才基金、兴华公募基金、港信期货获准在青岛设立,去年青岛新增金融机构59家、达280家。新增上市公司18家、达59家。今年,和达财富金融中心项目、金融科技城等一批现代金融服务业项目将加快推进,维持资本向青岛加速聚集的态势。

  作为知名旅游城市,文旅方面青岛也有一批重点项目要加速推进,通过东方伊甸园、方特熊出没动漫谷、雅钻文旅交流中心、环球融创海洋文旅城等项目建设,发展民宿体验、研学旅游等新业态。

03

抓项目重质量更重落地

  对城市来说,项目落地是将投资数据转化为产值效益的关键,也是城市在激烈的排位竞争中实现进位赶超的冲劲与后劲;对企业来说,各区市各部门能不能将企业的急事难事作为工作的大事,关系到项目能不能尽快投产、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更关系到企业对城市的信心。

  因此,全市“项目落地年”调度会议不仅是各区市、部门项目的汇报与展示,更是擂响了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的战鼓,这就要求青岛把所有工作项目化,用抓项目的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

  比如项目的手续环节,畅通市级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各审批部门进一步建立重点项目审批核准快速通道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项目全程督导落实;

  项目的资金环节,引导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加大重点项目资金供给;

  项目的建设环节,市发展改革委要重点建立跟踪问效的指标收集、分析研判、结果运用整套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通过市级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建设,每月形成市级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通报,专班各成员单位要采取现场办公等方式,抓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此外,进一步完善市级重点项目工作专班会商机制,市、区(市)两级重点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渠道。对项目推进中需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工作专班及时建立问题台账,转交相关部门、区(市)政府,明确问题解决时间表、路线图,实施对账销号。对于部门和区(市)层面确实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及时提请召开会商会议研究解决,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会上,赵豪志强调,各区市和功能区要立足产业实际加强论证,充分发挥优势,提高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以项目化的方式谋划和推进工作,形成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扎实抓好“双招双引”,瞄准重点国家、重点外企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吸引外资,引进更多央企总部、国内头部企业来青落地发展,大力吸引平台型企业,发挥好基金、创投风投等作用,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

  如果只管“引进”不管“落地”,项目就是“一纸空文”;如果对项目审批、征地、开工、建设等关键环节疏于重视、督导与服务,项目就难以破题落地,容易变样走形。2021年,务“实”的青岛,正在以更雷厉风行的姿态狠抓项目落地,以更大力度的担当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用项目升华产业、突破短板,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动能。

  来源:回澜听涛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