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 推进情况汇报

2021-01-21 19:58 来源:爱青岛

  “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作为十五个攻势之一,有机串联和联动支撑“经略海洋”“国际时尚城建设”“双招双引”“科技引领城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突破平度莱西”“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等攻势。打好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两年的奋力攻坚,我市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日渐完善,一大批教育医疗设施相继启动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提速增量,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跻身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2020工作成效

  2020年,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指挥部统筹谋划、顶格协调,指挥长靠前指挥督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以及攻势各参战单位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聚焦民生关切,承压奋进、攻坚克难,坚持“攻势任务项目化、项目工程化”,56项年度攻坚任务全部完成,项目计划总投资1478.98亿元,已完成投资884.1亿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主要成效

  1.“一张蓝图绘到底”,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

  编制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划定“三区三线”,以“一优三高”(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为价值导向,落实国家和区域战略,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编制成果已通过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平度市、莱西市已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完成《青岛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工作专班、省技术组组织的第三轮数据修改审查,有关矢量数据通过国家技术专班的审查验收。编制完成《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年)》初步成果,完成专家咨询。完成《青岛都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综合交通方案》,逐步形成“6个1”[1]的交通骨干设施体系,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门户枢纽,有力推动和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编制完成《青岛市铁路线网空间控制规划》初步成果。以上规划成果为我市十四五规划制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回应市民关切,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一是推进产城融合,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供给集约高效生产空间,初步划定工业区块控制线[2],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重点保障先进制造业产业空间供给,引导工业用地向重点功能区集中。开展《青岛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将全市主导产业划为5大类23个细分门类,明确青岛市产业发展策略、各区市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和各细分产业的空间发展布局等内容。制作《青岛全域产业地图》“招商地图”,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提供空间指引。打造孵化器、众创空间20处,累计入驻企业939家,为初创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载体。

  二是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15分钟生活圈。编制《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构建城乡一体、公平优质、多元开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启动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数量93所,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供给,普高录取率在2019年62%的基础上提高至68%,位列全省前列。完善三级诊疗体系,全面推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20个医疗重大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城阳区夏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处区(市)级卫生服务设施。根据疫情常态防控要求,建立健全全民防控机制,完善相关设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约14.3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市博物馆扩建项目和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工作,市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提出了初步选址建议。2020年新建改扩建了90多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市6处区(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或完成主体工程,分别是城阳博物馆、城阳大剧院、青西新区东区市民文化中心、平度市文化馆、大沽河博物馆科技馆、胶州市文化中心群文综合展厅,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开工建设康复大学。构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9305张。其中,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建成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8处,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2419张。编制完成《青岛市体育设施专项发展大纲》,构建我市体育发展新格局。完成10处时尚运动主题公园规划选址,完成102处以笼式足球为主的多功能健身场地,建设完成3185.61公里的健身步道,满足市民健身的多元需求。

  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加快人才住房建设,助力百万人才集聚工程目标实现。通过集中供地、配建、盘活存量、人才小镇等方式保障供地,多渠道筹集房源。全市已确定人才住房建设主体的房源达10.04万套(间),基本建成人才住房房源1.6万套,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关注改善人居环境,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约23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24万户,经验做法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市启动棚户区改造2.93万套(户),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扩大城市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完成节能保暖改造工程约532.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6万户,有效解决老旧小区节能宜居性差、墙皮结露霉变等群众反映的问题。28个公共停车场主体建设全部完成,新增泊位9000个以上,完成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开展既有经营性停车设施联网改造,静态泊位数据已全部接入,动态泊位数据接入7万个以上。完成对医院、老旧小区等停车堵点、难点比较集中的8个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示范区试点工作。

  四是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绿色空间。提升环湾岸线生态品质,编制胶州湾岸线公共空间规划,打造“生态绿色、蓝色活力、人文休闲、高效服务”的美丽海湾。深化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退池还海”“退养还滩”,启动崂山区松岭路至沙子口滨海绿道、蓝色硅谷滨海景观整治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完成“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全部造林任务,完成造林9.5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8800亩。启动老虎山一期等32个郊野(山头)公园整治提升,建设完成口袋公园51处,实施立体绿化115处,建成绿道133.09公里。开展生态治理修复,完成17处矿山修复治理工作并通过省级现场复核,消除原采石坑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初步恢复了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完成31条河道(河段)的治理,治理长度83.54公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效果进一步显现。

  3.推动老城更新,建设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

  一是规划引领加强保护利用。编制完成《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在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更好地指导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编制完成《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与更新规划》,将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作为着眼青岛未来百年发展谋划部署的历史性工程,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发展大势中找准坐标,高点定位、一步到位,与邮轮母港区启动工作形成联动,以经济繁荣为目标,全力复兴西部老城区,打造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客厅。

  二是活化资源重塑老城活力。邮轮港区先开区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集中开工。市南区有序推进劈柴院北区、宁阳路片区等修缮工程,实施济南路拓宽工程。市北区完成四方路片区、馆陶路片区、上海路片区保护修缮工程,广兴里、馆陶路1号、3号、第一粮库等已开园运营。加强历史资源活化利用,将已征收建筑改造为青年公寓,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完成大学路、沂水路、馆陶路美丽示范街区项目建设。编制完成《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规划》《楼山后老工业区城市更新规划》,指导实施邮轮母港区、青钢、四方机车厂老厂区活化利用,提升青啤博物馆、纺织谷等工业遗存项目品质,留住城市工业文化基因。

  三是多元培育特色步行街区。编制完成《青岛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20-2035年)》,进一步优化各类商业形态和空间布局。2020年新增商业网点面积50万平方米。立足“最时尚”商业步行街,重点推进台东步行街、即墨古城步行街建设。其中,台东步行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恒泰广场项目已投入运营,开工建设威海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中粮大悦城一期市民广场、商务广场计划2021年上半年营业。即墨古城步行街和城阳鲁邦国际风情街分别入选山东省首批和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

  4.设计融入生活,建设崇尚艺术的创意之城

  一是艺术植入营造创意空间。编制完成城市家具设置技术导则、城市雕塑设置技术导则初步成果,强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引导。结合特色街区建设,启动建设10处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示范街区,推进城市导向标识系统高品质、重特色、人性化,满足人们公共生活和出行需求。探索实践城市空间微更新,启动20处社区微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搭建由相关市直部门、街道、设计师、艺术家和市民多方群体参与的平台,把设计融入生活,让市民参与其中,使品质化渗透到城市每一个细胞。成功举办“2020中国·青岛公共艺术大展”“青蓝之梦·广州美术学院师生雕塑水彩画邀请展”和“两种文化一个空间·第二届意大利当代艺术展”三次公共空间艺术展览活动,促进公共艺术走进城市空间、融入公众生活。

  二是提质增效扮靓城市“容颜”。全市完成4100余栋建筑夜景亮化提升,打造了美轮美奂、绚丽璀璨的城市夜景,让青岛“越夜越美丽”。最美逆行者、节日礼赞等39部公益宣传片在浮山湾灯光秀播出,浮山湾灯光秀全年播放390余场,已经成为城市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对亮化设施启闭时间做出优化调整,全年亮灯总时长减少20%,灯光秀播放总场次增长104%,实现“一减一增”。

  三是六位一体打造“青岛经验”。高质量完成国家住建部开展的规范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工作试点,编制完成《青岛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总体规划(2021-2030年)》,修订实施《青岛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技术规范》,形成《规划》《条例》《办法》《规范》《标准》《导则》“六位一体”的法制体系,整治拆除违法广告招牌10.1万平方米,为全国提供了“青岛经验”。规划改造高质量门头招牌,老字号被保留、新创意被尊重,从“整齐规范”升级为“特色彰显”;“铁腕拆除”违规设置的大型户外广告,全市高立柱式广告、大型屋顶广告(标识)、违规大型墙体广告基本清零。

  5.聚力精细管理,建设治理有序的文明之城

  一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定发布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作业规范指导》等8项制度。投放、收运、处置各环节全面发力、齐头并进,全市76个街道、724个社区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完成3100余处标准化“四分类”投放桶点升级改造和4100余处撤桶并点,142个小区推行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700吨/日,资源化利用率达35%以上,全省首个、全国首批实现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我市在全国46个试点城市考核排名跃升至第一梯队。

  二是发起市容秩序整治攻坚,全市范围建立市容巡管、“小广告”清理、流浪犬捕捉服务外包队伍128支,人数达到4800余名,占路经营、乱贴乱画、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做好户外经济管理,制定《关于做好早夜市、便民市场、摊点群和特色街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设置便民摊点群210处,提供摊位3万余处。全年拆除各类违建208万平方米,解决群众反映的违建问题9000余件。

  三是智慧共治精准施策。以国家住建部试点为契机,全面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综合汇聚公安、生态环境、住建等27个部门城市管理数据,建设业务指导、指挥协调等7大系统,打造供热监测、环卫监管等20个专题应用场景,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与“城市云脑”深度融合,实现与国家、省级平台对接联通,形成“一体化”“协同性”信息化体系。平台建设方案获得国家住建部、山东省住建厅评审组高度评价,试评试测的工作经验转发15个试点城市学习。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已有效发挥,实现违规信息的“点对点”推送,智能抓拍系统实现青岛全域布点。今年以来,全市数字城管系统立案140万余件,结案率达99.7%。

  (二)创新打法

  一是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自上而下部署安排,指挥长顶格调度攻势进展,攻势各参战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督导任务落实。与市直部门和区市政府面对面、点对点座谈交流,直奔现场调研督导,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整体协同展开五大攻坚战,强化资源、要素整合,以康复大学等重大项目建设引领城市品质提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体育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将微更新同口袋公园、多功能健身场地建设和老旧小区整治等整体谋划、协同推进,集中力量改善区域环境品质。2021年1月6日指挥长组织召开了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2020年度总结暨区市汇报交流会议,盘点2020年攻坚任务,部署2021年工作。

  二是平台管控、信息赋能。创新搭建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门壁垒,推进体系重构,提升工作效能。攻势管理系统是信息赋能政府管理的一项创新实践,集指挥调度、推进执行、协同联动、督导问效于一体。176家参战单位和部门统一平台作战,统一底图、信息共建共享共用。该系统已成为各级参战单位统一认识、谋划任务、协调工作、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是攻势经验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市政协督促调研组精准督导的重要抓手。相关经验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大众网等媒体宣传推广。

  三是公众参与、共治共享。探索落实城市空间微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助推攻势社会化。通过政府引导、社区规划师进驻、专业团队指导、居民深度参与的设计方式,把社区的微环境更新演绎成“共同缔造”的活动,营造共同设计、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市民切实参与到攻势中。打造“星期三问城管”品牌活动,每周三定期由市城市管理局各业务处长充当“接线员”,征求市民意见、解决市民诉求,2020年共开办22期,问题办结率达到98%,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四是市场思维、破题攻坚。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机制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通过自然资源政策激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2亿多元自主投资完成了莱西市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和周边荒山土地整治,修复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并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多元化、多渠道筹措人才住房建设和筹集资金,加强与平安集团、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及市公积金中心、海尔集团、城发集团等企事业单位交流对接,共同研究合作模式,初步确定了社会资金参与模式和合作机制。

  (三)思索体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四年攻坚的关键之年。如何落实好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也是新发展阶段赋予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的时代命题。

  2021年,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认真落实省委“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求,“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创造方便温馨的高品质生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承接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创造方便温馨的高品质生活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2021年,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将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注重广听民意、广纳民言、广聚民智,以市民的期望明确攻势攻坚目标,以市民的满意度检验攻势推进成效。2020年问卷调查显示,广大市民普遍关注和期待在医疗卫生设施、停车场地、运动场地、中小学学位数、住房、养老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提升。在新阶段攻势推进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聚焦市民关切、努力补齐短板不足,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我市城市品质再上新台阶。

  二、展望谋划2021

  (一)新思路新理念

  1.坚持系统谋划,以全局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系统谋划十四五专项规划,落实全周期管理理念,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实现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高质量发展创造和保障高品质生活。

  2.坚持协同作战,突破城市品质核心关键

  一是把中山路历史片区保护更新和邮轮母港更新改造作为我市着眼未来百年发展谋划部署的历史性工程,系统谋划、整体规划、协同联动,积极导入新业态,推进港城联动、老城复兴,奋力打造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客厅。

  二是开展城乡结合部、区市交界地带、背街小巷和老旧楼院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持续提升市容环境。开展市政道路空间及设施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坚持攻坚克难,着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落实

  一是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坚持攻势任务项目化、工程化,初步梳理谋划10亿元以上的攻势相关大项目清单67项(投资约2300亿元),纳入攻势平台高效协同推进。采取顶格协同、专班推动、资源保障、平台督导等形式,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

  二是坚持市场逻辑、用好资本力量,加大要素资源供给,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积极有力推动市博物馆等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

  (二)攻势方案3.0

  1.构筑高品质都市空间格局攻坚战

  按照“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提高规划科学性,体现规划前瞻性,维护规划连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构筑山清水秀、宜居适度、集约高效的都市空间格局,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优质载体。

  (1)根据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度,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划定“三区三线”,按程序报批;完成《平度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莱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按程序报批。

  (2)推进编制《青岛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规划(2019-2035年)》,构建城乡一体的“大绿化”格局;推进编制《青岛市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陆海统筹空间布局,构建海洋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新格局,构建新时代海岸带规划管控支撑体系。

  (3)编制完成《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0-2035年)》,形成“6个1”的交通骨干设施体系,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门户枢纽,有力推动和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2.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攻坚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育多层次网络化公共中心体系,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大多样化创业空间供给力度,营造宜居宜业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推动幸福美好家园建设走在前列。

  (1)优化提升,完善中心体系。对标上海市、深圳市,按照“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城镇体系,构建全覆盖、多层级、网络化的城市中心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均衡、更充分的公共服务。持续推进重大会议节庆赛事等活动场馆建设用地保障工作。以重大活动举办为契机,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乐活健康,服务保障民生。推进教育设施建设。全市启动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65所,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整体提升我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硬件水平。推进一流医疗中心城市建设,争取建成2-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康复大学建设,持续推进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5处市级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改善90处区市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市博物馆扩建工程和市图书馆新馆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新地标。推进城阳博物馆、西海岸新区东区市民文化中心项目开馆运行,西海岸新区西区市民文化中心项目完成主体竣工验收。编制完成《青岛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及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5年行动计划,新建、更新笼式运动场地、口袋公园、健身健康中心等健身场地和设施260处,推进亚洲杯专业足球比赛场建设,每个区(市)同步编制完成《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及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5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1处时尚运动主题公园。修复矿山42处,消除原采石坑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治理河道(河段)16条,实现“水绿、岸清、河畅、景美”目标,为市民提供更多生态空间、休闲空间。

  (3)舒适便利,建设和谐社区。配合实施百万人才集聚工程,加大政策性住房供地和建设力度,持续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开工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改造216个,完成节能保暖改造220万平方米,加强住宅小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启动(含继续提升)14个郊野(山头)公园,建设绿道105.6公里、口袋公园31个和立体绿化100处,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活动场所。开展供热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整改极端天气下供热不达标及不能稳定达标用户1200户以上,全市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0公里以上。推进市区老旧住宅天然气配套工作,在符合燃气设计规范、保证用户用气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应装尽装的原则,年内发展1000户,基本解决符合条件的老旧住宅天然气配套问题,切实改善市区老旧住宅居民生活条件。

  (4)多样供给,促进创新创业。坚持创新引领、产城融合,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新型产业园区,着力推动具有引领效应的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3.建设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攻坚战

  通过复兴历史城区、活化利用工业遗存、打造特色街区、提升滨海特色空间,彰显城市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市民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

  (1)保护利用,讲述老城故事。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评估,为青岛名城保护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编制完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提出系统性、针对性的顶层设计方案,指导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加快实施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保护与更新,将大港区域与城市全面缝合,发挥港区转型发展对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山路北部片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相关工程建设。完成市南区劈柴院二期、宁阳路、黄岛路等三个街区,市北区四方路、馆陶路、上海路—武定路、黄台路、无棣路、三江路等六个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年度任务。

  (2)活化遗存,续写工商文明。推进邮轮港区先行区项目建设,通过活化工业遗存、保留历史意象、植入新功能、激活港区业态,成为滋养青年人创新成长的港湾,打造成全球创新思想策源地,青岛文化新地标。加快中车智慧港建设实施,打造轨道交通产业新高地。结合青钢老厂区更新改造,启动建设青钢工业文化公园。

  (3)活力多元,培育特色街区。加快推进青岛台东步行街、即墨古城步行街、城阳鲁邦国际风情街等三条商业步行街的改造提升建设,对全市步行街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4)开放共享,打造最美海湾。结合城市更新进程,推进崂山区松岭路至沙子口滨海绿道、蓝色硅谷滨海景观整治工程(三期)建设。

  4.建设崇尚艺术的创意之城攻坚战

  坚持城市设计引领城市发展理念,通过精心设计、艺术植入、夜景塑造、建筑立面整饰等措施,彰显青岛“山海城”和谐相融的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美誉度和软实力。

  (1)精心设计,塑造鲜明形象。按照市办实事要求,完成25处城市空间微更新示范项目。

  (2)艺术植入,营造创意空间。结合特色街区,各区(市)启动建设1处导向系统示范街区。开展1处城市家具示范街区建设。依据《青岛市雕塑管理办法》《城市雕塑设置技术导则》,引导精品城市雕塑建设。开展3次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系列活动。

  (3)流光溢彩,演绎绚丽夜景。推进城市亮化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标准化维护,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亮化设施安全运行水平显著提升,完好率达97%。培育浮山湾灯光秀品牌,巩固网红打卡地形象,彰显城市现代时尚形象,全年播放灯光秀约380场,服务保障重大活动能力不断提升。

  (4)立面整饰,美化城市界面。开展青岛市户外广告“精管提质”专项行动。构建现代化的户外广告招牌监管信息平台,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管机制。打造7-10处特色展示街区,实现源头精准治理、日常精细监管、品质精美呈现。

  5.建设治理有序的文明之城攻坚战

  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市容市貌整洁、停车有序,严控违建,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规范秩序,整治市容环境。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改善提升。新增密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00处,撤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3000处。提升道路清扫保洁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持续保持100%,支路、人行道达到70%以上,深度保洁道路再达标300条。提升公厕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创建“百佳公厕”100座,再开放社会公厕100座。持续开展占路经营、露天烧烤整治,不断加大对违法“小广告”治理力度,实现违法露天烧烤经营基本清零,违法占路经营得到有效控制,全面解决城市建成区内“小广告”问题,市容秩序持续改善。指导各区(市)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建成区范围内市容巡管、“小广告”清理、流浪犬捕捉三支服务外包队伍全覆盖。开展城乡结合部、区市交界地带、背街小巷和老旧楼院等重点区域的市容环境整治,市容环境持续提升。健全完善综合执法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对市民反映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快受理、快处置,确保施工扰民问题查处率96%以上,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执法检查全覆盖。

  (2)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题。强化停车设施建设,推进联网共享,对停车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堵点、难点进行综合治理,增加停车供给,全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0个。

  (3)严格执法,强化违建治理。坚决遏制新生违建,坚持露头就打,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继续组织排查,有序治理存量违建;2021年治理完成200万平方米存量违建。

  (4)智慧共治,推进精准施策。建设运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综合汇聚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感知数据,再共享有效视频监控资源1.5万路,总数达2.5万路,再汇聚物联感知数据400万条,总数达1000万条,形成城市感知系统基本框架;聚焦城市管理重点领域和行业,深化平台各专题场景应用,再增加应用场景数量4个,总数达24个,为城市管理“一网统管、一屏展示”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优化案件处置流程,将采集范围由公共区域、主次干道扩大至背街小巷、居民楼院,总体结案率97%以上,按期结案率95%以上,运行管理水平达到全国15个试点城市前列。

  (三)项目落实措施

  一是加强顶格推进。进一步完善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指挥部工作机制,强化攻势推进全市一盘棋思想,将攻势推进与经济运行紧密结合,紧盯重大项目实施,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压实顶格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攻坚任务。

  二是发挥平台优势。各攻坚团队和区(市)政府加强攻势管理系统应用,充分发挥好平台统筹作用。通过平台进一步明晰作战时间表,路线图,实现挂图作战,切实用平台倒逼攻势推进。

  三是强化公众参与。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注重总结提炼攻势推进成效及亮点,放大典型效应,探索形成青岛高质量发展模式。做好攻势宣传推介,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认真研究吸纳,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发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深入了解攻势、理解攻势、参与攻势,以点带面形成发展共识。

  2021年,让我们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聚焦聚力青岛“六个率先走在前列”,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狠抓攻势任务落实中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注1:具备约1亿人次/年旅客吞吐能力的空港、具备约10亿吨/年货物吞吐能力的海港、约1000公里的市域铁路网、约1000公里的市域高速公路网、约1000公里的城市轨道网、约1000公里的都市区高快速路网。

  注2:参考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500平方公里可支撑1.26万亿工业增加值;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可支撑3万亿工业增加值。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