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市民的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政府公益短信:从2月1日到6月30日,我省对一般工商业电力用户,电费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这给正在全力抗击疫情冲击的企业、商户送去了温暖。然而,近日有多个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向本台舆论监督热线反映,经过转供电环节后,他们支付的电价远高于政府最高限价,折扣更是没有享受到。
王先生(化名)是市北区苏尚万车二手车市场的一名商户。今年受疫情影响,二手车生意惨淡。3月份重新开张以来,来看车的顾客寥寥无几,订单量同比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商户王先生(化名):疫情期间,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利润缩水达到60%以上,现在就是个勉强生存的状态。
为了维持下去,王先生(化名)开始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今年4月初,他收到政府公益短信:从2月1日到6月30日,电费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其中转供电预购电价不得高于0.8743元每度。对比手里刚交的电费单,王先生(化名)发现,他实际支付的电价,每度要比政府规定的电价上限高四毛多钱。
商户王先生(化名):现在咱赤裸裸地交一块三一度,插卡用电,先买电,这个电在卡上,4月13日去交电费的时候,花了500块钱,买了385度电。
王先生使用的,就是公益短信中所说的转供电“预购电”,电费交给物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每月用电量大约在700度左右,如果执行政府规定电价,这五个月的优惠期,电费可以少交一千五百多块钱。省发改委文件明确要求,2月1日-29日高于该标准收取的,应于3月31日前向用户退还差价或抵扣后续费用。可是直到现在,他也没有收到物业的退费通知。面对惨淡的生意、坚挺的电价,市场里的200多家商户都是有苦难言。
商户李先生(化名):两年了吧。(记者:电价一直是一块三吗?)对。(记者:一直没降过?)没有没有。
商户张先生(化名):一个星期,这一跨就得三百块钱电钱,三跨一个星期就将近一千块,这一个月我需要卖多少车才能把电费挣出来,疫情期间也不太好卖。
为此,有商户曾向物业咨询,得到的答复却是“不清楚”。根据政府公益短信上“有违法,请举报”的提醒,4月初,很多商户通过政务公开热线等各种渠道反映问题。
商户王先生(化名):给市场监管部门反映过了,说让拿电费单子来,肯定给处理,有政策就要落实政策嘛。
商户们的多次反映,并没有等来降价。4月24日,商户们投诉半个多月后,记者联系商户得知,这家二手车市场的电价依然是一块三一度。公益短信上,市场监管部门“有诉必办、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随后,记者联系了这家二手车市场的监管部门——市北区河西市场监督管理所。
市北区河西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领导抽检去了,抽检食品。我不大清楚。你把交费单子给我们送过来吧。
同样没能享受到电价优惠的,还有李沧区君峰路达翁建材市场的商户,这里也属于“预购电”。
按照物业的说法,电力公司收多少,物业就收多少。事情真的如此吗?记者咨询了国家电网,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答复。
国家电网工作人员:现在都已经打完折了。比如说你是交给物业,我们是给物业打了九五折,但是后期物业有没有给你打折,你要问一下物业。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苏尚万车和达翁市场的商户们不仅没享受到必须执行的折扣,还长期承担着不该有的高电价。原来,2019年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转供电环节电价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19年11月1日起,转供电单位收取用户的到户电价损耗率最高不得超过12%,预购电价标准不得超过0.9203元每度。可是从政策实施到现在,他们一直支付着每度1.2元、1.3元的电价。
商户王先生(化名):既然国家给我这个优惠政策的话,我们也想享受到,就想把这个电费降下来。
类似问题同样存在于西海岸新区。
西海岸新区水灵山路商户:4月5日收的,一块四毛五一度,没降过。我们觉得这是(原)胶南最贵的电价了。
西海岸新区水灵山路商户:一块三毛八一度,两三年了。
据了解,转供电用户大多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他们是复工复产的“毛细血管”,疫情期间的境遇也最为艰难。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支持,其中“电费九五折”受到企业普遍欢迎。为落实政策优惠,各地多有尝试。其中,杭州就推出“转供电费码”,当月几乎没享受、部分享受、完全享受电费优惠的用户分别标记为红码、黄码和绿码,自己的电价是否享受了优惠,用户和监管部门都可以一目了然,3亿多元政策“红包”迅速送达50万家转供电用户手中。对比青岛,转供电环节加价问题依然在不同区域、不同程度存在,政策红利难以落到实处。
本台短评:落实政策需要“拧螺丝”精神
去年,《今日聚焦》就曾关注过岛城转供电的加价乱象。新闻播出后,相关部门对全市转供电主体展开了摸排检查,并承诺逐步推进解决转供电用电损耗难算清问题。时隔近一年,损耗标准已经明确,但加价问题依然存在,导致电价优惠难以落地。疫情期间,企业生存艰难。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无疑于一场及时雨。而把雨水浇灌到最需要的地方,需要相关部门有“拧螺丝”的精神,把工作抓实抓紧,彻底打破壁垒障碍,真正为惠企电价政策落地保“价”护航。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