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上完网课拿手机玩游戏充2万 律师:可协商退款

2020-02-23 08:43 来源:红星新闻

  2月21日,山东潍坊马女士向红星新闻爆料称,疫情期间,学校延期开学,其10岁儿子在听网课、写完作业后,拿父母手机偷玩游戏,前后充值2万余元。“其中在2月10日、11日两天,共充值648元的点券26次,还都是免密支付,这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啊,希望OPPO可以退还给我们。”马女士说。

  22日,OPPO客服表示,已收到马女士反馈的信息,正在核实相关情况,如遇恶意扣款将退款,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出处理结果。

  两万存款不翼而飞

  竟被10岁儿子充值游戏

  据马女士讲述,她有两部手机,其中被儿子拿去偷玩游戏的为OPPO手机,今年1月份购买,平常不怎么用,“当时往余额宝里存入3万元”。自2月10日起,学校要求“停课不停学”后,这部手机经常给10岁儿子用来听网课、抄老师布置的作业等。

  ▲班级群打卡听网课

  20日,马女士用手机给丈夫转账后,查看余额宝时,发现两万余元不翼而飞。支付宝账单显示,几十笔付款交易都用于游戏充值,其中在2月10日、11日两天,648元的某游戏点券共充值26次。马女士纳闷,自己和丈夫从来不玩游戏,更不会给游戏充值,如果是儿子充值的,也不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码。

  经过一番盘问发现,确实是儿子偷玩手机充值的。据马女士儿子讲述,那几天下午3点左右结束课程后,他会玩会游戏,其他时间也会偷偷拿手机玩,经常玩的是《荒野行动》《植物大战僵尸2》和《穿越火线》。据马女士统计,其中《荒野行动》充值1万7千余元,其他加起来两千多。

  马女士儿子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弹出购买皮肤的广告,“我就点了,不用输密码,接着就会显示支付成功。”

  客服:

  如恶意扣款将退还

  让马女士疑惑的是,自己平时在淘宝买东西都要输入支付密码或指纹验证,两天26笔648元,竟然不需密码便可支付?马女士登录支付宝发现,这些游戏的付款方式都被归在了免密支付里。至于这些游戏是什么时候开通免密支付方式的,马女士及其儿子称,没有印象。

  ▲部分充值记录截图

  在意识到儿子将钱“打水漂”后,马女士立即向游戏客服沟通退款,客服称该游戏为OPPO渠道版本,需联系OPPO客服跟进处理。21日,OPPO客服表示,如是未成年人操作,需提供未成年人使用该手机玩游戏充值的证据。

  这让马女士发愁:家里没有安装监控,对小孩子玩游戏也不知情。“当初支付还是免密支付的,对小孩子来说很容易错误操作。”

  对此,OPPO客服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后台的工作人员和游戏方也正在查证当时的充值情况,若是存在不需要密码进行充值的恶意扣款情况,将会严肃处理,并为他们追回款项。

  马女士说,由于自己还有一个不到2岁的小儿子需要照料,平时对大儿子用手机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进行严格管控。“确实是我疏忽了,我也有责任,但是这都是我们家的血汗钱,我没有工作,丈夫在工厂上班,目前还没复工,目前任何一笔支出对我们家都很重要,希望能够退还给我们。”

  律师:可协商退款

  疫情期间家长需加强监督

  对此,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江露仙表示,10岁男孩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充值游戏支付的2万元属于比较高昂的游戏支出,与其年龄明显不相符。由于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相关的行为应当由法定的监护人认可以后才发生法律效力,而其母亲不认可他的交易行为,那么它就是一种无效的法律行为,相关的交易,相关的机构应当予以退还,但还是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购买行为系未成年人实施的证据。

  江露仙还认为,孩子母亲没有对未成年人监管到位,存在一定过错,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主张退全款的话需要跟OPPO协商。

  另外,针对疫情期间,学生使用手机学习情况增多的情况,江露仙建议,家长需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应用的教育和监督,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不建议对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等设备设置免密支付。

  陕西渭临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春林表示,根据《民法总则》,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该未成年人在游戏内进行大额充值不属于“纯获利行为”,也不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其父母拒绝追认,应属于无效行为,家长有权要求游戏运营商退款。

  另外,张春林还称,根据《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限定网络游戏用户在单款游戏内的单次充值金额,并在用户进行充值或者消费时发送要求用户确认的信息,确认信息中还应包括适度娱乐理性消费等提示语。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保存用户充值及消费等信息记录不少于180日。如果该网游企业未在该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时进行提示,实际也是违规行为。

  张春林建议,作为网游企业,不得利用弹窗广告对未成年人进行诱导式消费。同时应遵守法律规定,设置必要的充值金额限制。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应当注意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避免因沉迷游戏而影响身心健康。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