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让“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0-01-19 22:03 来源:大众日报

  在期待中走进两会,在两会中感悟民生。进入2020年省两会时间,代表委员带着人民的嘱托,积极建言献策,聚焦民生展现履职的责任担当。回顾2019年,山东始终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之举纷纷落地。

  守住最大民生,促更高质量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随着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业态不断涌现,带动很多新就业形态形成,如我们熟悉的快递员、‘外卖小哥’等等。”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魏丽委员说,2019年,山东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其中灵活就业等新模式显示了巨大的就业潜力。

  今年受邀旁听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议的“外卖小哥”宋鹏翀,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心仪的工作,选择了灵活就业,目前已成为骑手两个月。“送外卖这一行门槛低,只要踏实肯干,就能获得不错的报酬,我们组里的‘接单王’一天能送110单。”宋鹏翀说。

  “但同时也要看到,他们面临的参保比例不高、缺少相应劳动法律保护等问题。”魏丽表示,今年,省总工会将继续开展‘八大群体’入会工作,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最大限度纳入工会组织,为他们提供思想引导、技能提升、维权服务等。

  “‘双创’实质上是要调动亿万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这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打开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山东开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伯虎委员说,尽管每年新增创业人数不断攀升,但创新含量较低的传统项目仍占多数。“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如建立健全创业者免费培训机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解读、市场预测等专业知识培训。

  “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难题。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000万,数量居全国首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青岛市市南区,“一家亲”为老服务中心为居民量身提供短期“托养”,这种让子女“喘口气”的服务屡被提及。“受传统观念及养老机构建设水平等影响,居家养老仍是山东最主要的养老方式,90%的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圈子。因此,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够解决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滨州市沾化子梅养护院院长高子美代表说。

  养老服务设施是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而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难引起高子美关注。“在一线工作就会发现,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热情很高,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尤其是老年人居住集中的老旧小区,更是难上加难。”对此,高子美建议,自然资源、住建、民政等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沟通机制,一方面在旧房改造、新房验收等环节做好把关工作,一方面探索放宽养老服务设施场地的使用限制。

  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传来好声音: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率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城镇普通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积极推动高考综合改革落地实施……临沂一中校长李世良委员认为,在“新高考”起步阶段,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省施策,在国家总体改革框架下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考改革模式。“目前,山东‘3+3’方案实施平稳,安全顺利,1月上旬的听力考试连续组织两次,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其外语科目成绩,社会反响良好。”

  精准发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近几年山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其中“三医联动”、分级诊疗等收效明显,小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看,大病可通过医联体、医共体转诊到大医院,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基层卫生和疾控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水平。省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主任连方建议借助高科技的手段,让老百姓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和更高层次的医院的医生进行联络,拓展诊疗渠道。枣庄市财政局局长孟繁浩代表表示,节支裕民要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用政府的“紧日子”保障人民的“好日子”,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代表委员们表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就业、社保、教育、健康四件民生大事,办好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才能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