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觉光阴迅,春节近眼前。于鞭炮声中渲染辞旧迎新的节日氛围,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文化和传承。而随着《青岛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新规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禁放烟花爆竹也再次受到民间热议。
“春节到,放鞭炮,大人小孩拍手笑。”不可否认,燃放烟花爆竹,对烘托节日喜庆祥和气氛,确实有着独特的效果。但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提升,这一传统习俗给城市建设带来的切肤之痛也愈加突出。雾霾锁城、噪声扰民接踵而来,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和铺张浪费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如今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把其作为新时代三大攻坚战之一,而燃放烟花鞭炮对环境的污染是很严重的。烟火爆竹里的炸药,在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其释放的粉尘颗粒物会加剧雾霾的形成,且会造成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危害。
每逢春节,由于燃放鞭炮而引起火灾,炸伤手臂、面部或眼睛的事故屡见不鲜。以青岛2018年春节为例,因烟花爆竹燃放不当致伤入院患者120余人,因烟花爆竹燃放引起的火灾9起。
再说,过年过节燃放烟花鞭炮,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钱财浪费。从过往经历来看,一到过年,每家每户购买烟花鞭炮的钱动辄成百上千元。条件宽裕的家庭,鞭炮升级到礼炮,从“百响”扩展成“千响”,一买就是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在越来越大的响声里,大家比阔斗富,邻里之间相互攀比风气日益滋长,铺张浪费严重,伤风败俗,不利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弘扬。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开始实施烟花爆竹禁放,且出台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来管理规范燃放烟花爆竹等问题。全国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中,已有16个城市明确要求禁放。根据前两年的数据,实行禁放后,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通过禁止燃放烟花鞭炮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国内才有,国际上很多城市也不乏类似规定。比如在美国的纽约、新泽西、特拉华、罗德岛和马萨诸塞,就完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禁放起,青岛在烟花爆竹管理过程中,始终聚焦民意,经历了一个从限放到禁放的发展过程。通过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进行1997年、2004年、2006年三次修改,才形成目前的烟花爆竹限放政策。
据《青岛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认识也在慢慢改变。对这个传统习俗,很多人觉得不管从城市环境、个人安全等各方面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所以最近几年,市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信箱等方式,要求“禁放”的呼声也逐年高涨。
本来,每遇喜事庆典和重大节日,用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释放心情、烘托气氛,起始于传统农耕时代。但当时因为受制于物质生活条件有限,人们表达喜悦之情的方式和途径屈指可数,用燃放烟花爆竹庆祝一下,无可厚非。而在进入物质生活条件日益发达的今天,时移俗易,若再延续这种旧俗,显然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再说了,节日气氛是否祥和,也不在于鞭炮燃放的多少,而在于亲情和友情的寡浓。
可见,禁燃禁放烟花爆竹,不仅是民意所向,而且是大势所趋。禁燃烟花爆竹,根本上还是落脚点在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民生理念。不然,爆伤、火灾、噪音、空气污染、垃圾遍地等,哪一样是老百姓可以承受之重?
当“禁燃令”真正成为青岛人的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届时,生活在这个美丽滨海度假旅游城市的每一个人,不单是禁令的遵循者,更是幸福美丽大青岛的受益者,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