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着了炉中火红光闪亮,今日里为亲人细熬鸡汤.......”这段优美唱词来自现代京剧《红嫂》,在上世纪60年代几乎人人耳熟能详。1964年,《红嫂》在全国京剧观摩演出中博得了观众的满堂彩,1976年被拍成电影,改名为《红云岗》。而当年出演《红嫂》的男女主角,张春秋、李师斌,就来自咱们青岛市京剧院。
现代京剧《红嫂》改编自作家刘知侠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妇女用乳汁救助伤员的感人故事。55年前,《红嫂》在全国京剧观摩演出中脱颖而出,“红”遍大江南北,剧组还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并向他们做了汇报演出。在青岛市档案馆展厅三楼,一张合影,记录了《红嫂》背后的故事。
从张春秋接下任务到进京演出,只有短短20天时间,这对于识字不多也不识谱的张春秋来说,是个严峻的考研。张春秋之前演得多是传统戏,参与的现代戏屈指可数,“红嫂”这样的角色,对她来说更是缺乏生活基础。
戏排得差不多了,省领导来审查,最后确定了张春秋饰演红嫂的A组,淄博京剧团演员杨淑平作为B组参加观摩演出。1964年6月20号,在北京的二七剧场,《红嫂》进行了首场晋京演出。精彩的表演,感人的剧情,博得了观众的满堂彩。周恩来总理看后,专门聚集《红嫂》剧团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对乐曲、唱腔方面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后来剧团根据总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剧本、排练。每修改一次,总理都会看一遍。看完后又同剧团座谈,再推敲人物及唱腔,剧团再修改再排练。这样反反复复四五次,直到去北戴河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演出。
在后来的演出中,原本40多人的剧团逐渐扩张,增加到130人,其中青岛京剧团的演员占了80%。今年75岁的姜国祥是当时《红嫂》剧团的乐手,负责京二胡的演奏。
1975年12月,电影版《红嫂》终于定稿,并改名《红云岗》。1976年春天才正式开拍,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红嫂》的成功演出,使青岛市京剧团享誉全国,红嫂的精神也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青岛与影视也早已生就了一份难舍难弃的情结。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