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无论是青岛与名家的曲艺情缘,还是这座城市走过的影视之路,都值得浓墨重彩书写一番。最近几年,有一位年过古稀的文艺评论家相继出版了《青岛与京剧》《青岛与曲艺》等多部专著,详细记录和梳理了青岛近百年来的演艺往事,今天的《青岛故事》让我们走进青岛艺海“活字典”——吕铭康。
今年9月初,吕铭康刚刚举行了他笔耕55周年的庆贺会,他在46年前发掘的许多老作者也前来祝贺。兴之所致,76岁的吕老走上舞台表演了一段京剧花脸,中气十足,宝刀未老。
京剧,是他从小就酷爱的艺术。吕铭康祖籍广东新会,1943年生于上海,1950年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从此定居青岛。由于父亲支持,他从小就看过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表演,收集了很多唱片。
上世纪50年代,青岛街头经常有艺人撂地卖艺,有说评书的,有变戏法的,还有唱山东快书的,吕铭康常去看热闹。后来,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侯宝林、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空城计》等,又爱上了说相声。少年时代如此广泛的兴趣,为他一生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本《青岛电影》,就是吕铭康珍藏30多年的本土影视杂志。这本杂志虽然仅出版了两年时间,但是吕铭康却视若珍宝,因为这是由他担任主编的杂志。1981年,吕铭康应当时在青岛电影公司工作的作家赵原茂邀请,两人共同创办了《青岛电影》,也由此开启了他的名人专访之路。
回望自己55年的创作生涯,吕铭康说,自己最爱写的是散文、文艺评论和名人专访。他也用自己的笔墨文章,见证了几十年来,文化艺术界名人的一次又一次青岛之行。比如1981年,被誉为“中国列宁第一人”的北京人艺演员、导演刁光覃随剧组来青岛时,就接受了吕铭康的采访。
1982年,吕铭康在青岛采访了当时在相声界初露锋芒的青年相声演员姜昆。1984年6月,他还作为青岛日报特派记者,成为相声大师侯宝林在青岛举办的全国相声评比会的驻会记者。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吕铭康一生当过工人、记者、教师、编辑、电台节目主持人、电视台编导等,一直致力于宣传推广、记录和挖掘青岛的曲艺史、文艺史。2007年,吕铭康将多年来自己在京剧艺术方面的研究和积累结集成《青岛与京剧》《青岛京剧艺术》两本著作,2018年3月又出版了《青岛与曲艺》,全书用40余篇文章回顾和介绍了青岛的曲艺历史,以及许多曲艺大师、名家与青岛的缘分。
除了与青岛艺术史有关的专著,近年来吕铭康又出版了散文集《缘分》《求乐》,青岛出版集团今年还将推出他的新作《青岛艺海》。古稀之年,他凭一己之力运营着一个专写青岛艺海旧事的微信公众号——吕铭康工作室,经常更新。
可以说吕老也是青岛最资深的文化记者了,年近80依然笔耕不缀,让我们再一次向老一辈的作家致敬。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