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且要翻包检查,上海迪士尼乐园常常被吐槽甚至起诉,最近又被一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告上法庭。但上海迪士尼的最新回应是:外带食品与饮料的规定,与中国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
显然,这个说法无法令公众满意,甚至更加激发众怒。因为就算其他乐园也禁止自带饮食也搜包检查,但错误的行为不会因为做的人多了就变得正确。一个全球知名的企业,不是追求更好地尊重消费者权益,而是高举赤裸裸的比烂大旗,真是让人遗憾。迪士尼乐园需要正视的问题不是有多少乐园在这么干,而是这么干到底对不对?
其实,迪士尼不需要和其他乐园对比,自己照照镜子都可以反思。因为作为全球连锁的企业,迪士尼不只是在亚洲有乐园,他们在欧美却无此规定。而且,迪士尼历史上还有过著名案例,迪士尼最初禁止园内饮酒,但法国巴黎的乐园因此遭到欧洲人持续抗议,后来迪士尼不得不取消了禁酒令。
迪士尼学会了尊重西方消费者饮酒的文化和权利,却没有学会尊重东方消费者的隐私权——为了执行自带饮食的禁令,他们要让消费者打开包以供搜查。如果说禁止自带饮食,还能得到一些理解的话,那翻包检查简直就是对消费者隐私和尊严的赤裸侵犯。当一个规定需要以侵犯消费者隐私的做法配合才能实施的话,企业本就该三思。
在持续的反对抗议声中,迪士尼坚持这个做法,恐怕不是所谓的卫生担忧,而是谋求利益最大化。因为卫生担忧根本不值一驳,迪士尼自己也卖饮食,一样会产生垃圾;如果只是担忧卫生问题的话,迪士尼适当提高票价来充当“卫生处理费”,都比现在翻包检查吃相更好看。
之所以不这么做,最好的解释是,在园内卖高价饮食挣钱更多。禁止自带饮食和翻包检查的配套,就算消费者有所不满,但因为迪士尼的稀缺性,多数还是会屈服,说白了,迪士尼利用的就是博弈中的优势地位。
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可能确实有争议,尽管有律师认为迪士尼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但关于消费者选择权的界定,在法律上存在模糊地带。只是别忘了,法律的根本还是关乎民意共识,是权衡各方权益之后提炼出来的游戏规则。哪怕现有法律暂时无法判定迪士尼违法,也不代表它的行为就是正当的。
在这个意义上,学法律的大学生状告迪士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她把一个存在普遍争议的问题推送到法律的框架下,这既是检验事件本身的合法性,也是在检验现有的法律条文是否完备,是否能呼应民意诉求。
回顾曾有过的一个类似争议,即饭店能否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也曾经历过漫长的讨论和反复,要权衡企业自主经营权和消费者权益之间的矛盾。而当时的法律也很难给出裁判,但最后的结局有目共睹,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得到了新的法律保障。而且事实证明,尽可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不会伤害企业利益。好企业在好的规则下,依旧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普遍的民意公愤之下,希望迪士尼不要固执地站在消费者权益的对立面。哪怕是为了自身利益考量,如此不惜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等多项权益的行为,也不可能持久。与其在消费者的讨伐抗议中、在必将完善的法律约束中仓皇求变,不如早早积极回应消费者诉求,寻求更好的共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