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淑丽是个90后,90后的她,工作五年时间,共护送150多位受助人员平安返回家中,帮助他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团聚。说起和这份工作的缘分,还得从丛淑丽大学时期说起。
丛淑丽是个有爱且心思细腻的姑娘,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进入了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
丛淑丽到现在还记得工作第一天的情景,平静而又新奇,她学着给流浪乞讨人员登记,学着和他们交流沟通,这一切都让她满心欢喜。可是从事救助工作,毕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什么情况都会发生,丛淑丽到现在还记得,有一天她值晚班的时候,来了一位流浪乞讨者。
丛淑丽坦言,当时她的心咯噔了一下,神情中留露出了紧张和不自然。她很害怕,因为为了和这位流浪乞讨者拉近距离,他们是肩并肩坐着聊天的。而且在交谈的过程中,他的口水曾打到过丛淑丽的脸上。她不敢告诉父母,只好向当护士的姐姐求助。
不仅如此,姐姐还给丛淑丽普及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从那之后,她又接触过好几位患有肺结核、艾滋病等疾病的受助人员,不过丛淑丽不再有以前的顾忌。
眼前的这位受助人员,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叫小花。她是在2018年4月和她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一起被送到这里的。由于她智力上有一点缺陷,无法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所以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没有帮她找到家人。她的儿子现在在儿童福利院,由专人照看。
没事的时候,小花就会来活动室看看电视,最近她迷上了《那片花那片海》。今天,丛淑丽来看望小花时,还给她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就是她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工作人员给她和儿子拍摄的照片。
另一位受助者是年仅8岁的小女孩,她是今年1月份被市北一区的工作人员送到这的。丛淑丽告诉记者,小女孩被亲生母亲家暴,经验伤为轻伤二级,在检察院调查审理期间,救助服务中心为她提供住所和基本生活需要。不仅如此,丛淑丽还经常带着她一起玩耍。
现在的丛淑丽,除了在救助服务中心工作,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火车上,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流浪人员回家路上的“护航员”。这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因为服务的对象大多都是肢体残疾、精神障碍、年迈无力或者身患疾病等。别人出差,在火车上的时间可能是最放松的,而她在火车上时候,却是最紧张和最忙碌的,她要时时刻刻地照顾好护送对象,不能出现一丝马虎。
丛淑丽告诉记者,她只是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一员,她们中心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这样任劳任怨的,甚至有的比她还要努力。他们对工作的付出,也激励着她,让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更多的贡献。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