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莓。
逛公园时很多花草虽然经常看见,却很少有人叫上它的名字。野草离离,那些角落之中生生不息的野花“杂”草,在肆意的践踏中。记者就为你盘点下路边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花”。
茅莓
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灌木,高1-2米。枝呈弓形弯曲,被柔毛和稀疏钩状皮刺。小叶3枚,在新枝上偶有5枚,菱状圆形或倒卵形。茅莓卧刺丛,醉了老玩童。不舍酸甜味,还贪一抹红。
悬钩子
悬钩子又名三月泡、广泛分布在我国除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在海拔300~1500 m的向阳山坡、溪边、山谷、荒地和灌木丛中生长。山莓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根性味微苦、辛、平,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淤、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风湿腰痛、痢疾、遗精、毒蛇咬伤、闭经痛经、湿疹、小儿疳积等症,是一种苗族药的常用民间。
鼠麴草
这种草通常写作‘母子草”,常被读作"hahakogusa,但正式读音应是‘"hookogusa。提到它的花,如果我说像黄色的麴菌球,准会有人一头雾水地问:“‘麴菌’是什么?”它名叫“鼠麴草”,或许就与麴菌不无关系,只是不明白为何要加个“鼠”字。它的叶子成篦状,从根部长出,春天一到便抽出花梗,顶上开出黄色的小花,密密地扎在一起,就像麴菌一样。茎叶表面长着一层细密好似胎毛的白色绵毛,使整株草都微微发白,有法兰绒般的柔软触感。
母子草也是“春之七草”之一。人们所说的“御行”,指的就是这种草。很多人错读成gogyou",其实应该读“ogyou”。母子草和荠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通的野草,但它早春便开的黄色球状花朵格外可人,真可以说是象征春天来临的花。
有的地方叫它“饼草”,其实草饼里一般放的是蓬。不过听说把母子草叫“饼草”的地方做草饼时,用的确实是它的叶子,而不是蓬。母子草还是一种野菜,七草粥里也少不了它。
菝葜
猿捕茨是一种半藤本灌木。它有坚硬的茎,上面长着用来攀附的卷须,还有稀疏的小刺——会勾住捕虫网的就是这些刺。刺的数量并不多,但扎手。古人觉得猴子也会被它的刺挂住,故而取名“猿捕茨”。
猿捕茨的刺非常碍事,它的茎常常会绊住行人的脚。它一般是斜着长的,卷须牢牢抓着所依附的树木。若情急之下用手去扯,那就等着被划伤吧。话说回来,菝莫属的拉丁名“Smilax”就是“抓挠”的意思。这哪儿是什么猿捕茨,分明是“人捕茨”嘛。
它的茎为蔓状,长得歪歪扭扭,却十分坚硬。每一节都会长出互生的椭圆形叶片,叶片上有十分明显的平行脉,只要记住这个特征,就能一眼认出了。卷须是从叶柄根部的两片小托叶那里伸出来的,像极了鲶鱼的胡须。一入夏,花梗就从叶腋探出头来,一朵朵黄绿色小花在花梗顶端形团聚成一个花球。猿捕茨有雌雄之分,雄株只有雄蕊,无法结果。雌株的花朵凋谢后,会结出球形果实。成熟时的果实红殷殷的,非常好看,常被用于插花。
长鬃蓼
夏秋之际,田间、路边或空地里常会看到一种野草:它的茎分成几枝,每根茎的顶端都开满了米粒大小的桃红色花朵,这就是犬蓼(长鬃蓼)。它下半部的茎贴着地面生长,上半部分直立起来,大约能长到三十至五十厘米。
犬蓼(长鬃蓼)是随处可见的杂草,花姿却在野花里别具风情,赏心悦目。如果长在田里难免会被拔掉,让人觉得有些可惜。犬蓼的同属植物中,有种叫“姬蓼”的小型植物,很受花草爱好者们的欢迎,它也常被做成盆栽销售。
既然犬蓼是“没用”的蓼,那相应地,一定也有“有用的品种”。其中之一就是多长在河边、湿地里的柳蓼。它的叶子有特殊的辛辣味,过去常被用来做刺身的配菜或做成“蓼醋”,还会用来搭配盐烧香鱼,作为重要的辣味调料由来已久。大概因为用处多,柳蓼也被称为“本蓼”或“真蓼”。其他能做辣味调料的蓼科植物,还有浸泡在水里培育出来的变种大犬蓼。
薹草(莎草科)
薹草是被子植物门木兰纲、禾本目、莎草科下的一个属,该科物种均为具地下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秆为直立三棱形丛生(或散生)且中生或侧生;叶为基生或兼具秆生叶,平张,条形或线形,基部通常具鞘;花为单性,由1朵雌花或1朵雄花组成1个支小穗;有果囊,果囊内有的具退化小穗轴;果实为果囊三棱形、平凸状或双凸状,具或长或短的喙。同科属的薹草与具芒碎米莎草都一样可爱。
小米蚊帐吊和蚊帐吊草长得也非常像,很容易混淆。乍看之下,它们相差无几。最大的不同在于颖花的形态——蚊帐吊草的小穗顶部有细刺,小米蚊帐吊的小穗比较圆润,没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