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青岛解放70周年之际,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青岛市档案馆共同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口述档案:亲历青岛解放》。一位位亲历者的珍贵口述视频首次披露,他们中既有指挥战斗的胶东军区司令员,也有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还有战地记者……如今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讲述却凝结成为不能忘却的城市记忆。
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循着亲历者的回忆,跨越70年的时空,共同回顾青岛解放的光荣之路。
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时任胶东军区党委统战部青岛工作委员会情报组组长刘萍的讲述。
刘萍(1923—2018),原名刘纯贤,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47年2月,受党组织委派,到青岛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冬,胶东区党委统战部青岛统战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刘萍为基干的情报组,刘萍任组长,情报组一直战斗到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经营商行,自给自足
1947年2月,刘萍被组织派进青岛从事地下工作。他先是通过亲友介绍到官僚集资的达生商行任职员。工作过程中熟悉了一些上层人物,了解了一些青岛社会的情况,同时也为他从中筹划能够掩护自身地下活动的经济实体提供了条件。之后,刘萍成立了泰丰商行,不仅解决了地下工作人员的活动经费,而且为掩护我党地下情报组织、建立指挥中心打下了基础。
控制敌台,掌握敌情
隐身在敌人军事要害部门的地下工作人员张永年,当时在国民党联合后方勤务总司令部青岛水路军运办事处干机要文书,他利用负责向驻青敌军、政、警、特部门传送机要文件之机,每天按时不误地冒着生命危险把文件首先密送到平原路27号地下指挥中心。
经刘萍15分钟的技术拆阅抄录处理、还原封好后,张永年再依次发送至敌人有关部门。这些文件多是蒋匪南京总部与华北战区通过青岛国民党兵站总监第九分监部设的“147”“148”两电台上报下达的极机密代电,如平津战役军运问题、淮海战役情况以及蒋介石亲笔手谕青岛守敌负责长江以北军运等等。我们通过掌握这一机要渠道严密地控制了敌人的极机密代电,为我不断地获得大量重要核心军事机密情报提供了来源。
开展护港斗争,迎接青岛解放
5月31日,敌人宣布特别戒严,家家闭户。刘萍说,当时地下工作人员能坚持在岗位的就地隐蔽,电话联系;没有条件的到保定路14号泰丰商行集中待命。6月1日,市区成真空,敌人报纸还在狂叫什么“安若磐石”“固若金汤”。可是下午马路上——中山路跑的是争着登船逃窜的敌人。
6月2日凌晨,路无行人,敌人已大部撤退,大港一带一片混乱。有些不法分子乘机哄抢堆放在马路上的成件棉纱、棉布、面粉。“刘志扬当即越过大港外围障碍,穿过铁路来到海关后院,手持手榴弹令关警打开武器库,从中提出12支步枪、2挺机枪和子弹,很快组织了一部分力量在商河路大港火车站以及小港面粉厂制住了哄抢风。”刘萍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
就在这时(上午9时半),有同志带回消息说在大港有位地下人员牺牲了,刘萍当机立断,让车开到保定路14号将5名同志接上车,驱车到大港码头外。
此时枪声密布,成件纱、布遍地,成群难民趁火打劫,港内枪炮声交织在一起。这时我党的一些地下人员和进步人士焦急不安,当即由马福峦、张永年携枪先进,其余随入,挥手高呼,说明身份。“由我负责宣布入城守则,讲解党的政策,劝其放下武器(计有机枪2挺、大枪5支、匣枪1支)为人民服务。”刘萍脱下白衬衣,撕成布条,系在他们的左臂上,作为临时识别记号,令其立功,大家将路上的棉纱搬进仓库,竭力保护自己的海关和港口勿被破坏。”
当时不少相识的地下人员和很多员工起而应之,纷纷表示参加到刘萍的这个队伍里来。
青岛市军管会有关入城纪律、执行政策、入城守则的布告。
刘萍简单地当众申明了革命纪律:不准随意鸣枪,不准无故枪杀人命,要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接着他把持有武器的刘志扬等组织好,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
同时另一部分没有枪的地下人员一并驾车到齐东路27号取出盖枪8支武装起来,迅即回到大港,在大港、小港的出入口部署武装把守起来,后又到冠县路各仓库及小港码头阻止难民行抢,直至我解放军进入市区。
地下情报组的全体同志在上级的关怀领导以及在兄弟组台的密切配合下,经历了曲折复杂、尖锐的艰苦斗争,迎来了解放青岛的胜利。
视频资料来源:青岛市档案馆
部分文字史料来源:《见证青岛解放——人物传略》(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青岛出版社)
图片来源:《青岛解放档案文献图集》(青岛市档案局(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图说青岛解放》(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青岛市档案局(馆)编,青岛出版社)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