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青岛解放70周年之际,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青岛市档案馆共同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口述档案:亲历青岛解放》。一位位亲历者的珍贵口述视频首次披露,他们中既有指挥战斗的胶东军区司令员,也有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还有战地记者……如今他们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讲述却凝结成为不能忘却的城市记忆。
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循着亲历者的回忆,跨越70年的时空,共同回顾青岛解放的光荣之路。
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时任警备四旅参谋长傅蠢僧的讲述。
傅蠢僧(1919—2006)山东荣成人。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营长、旅参谋长、青岛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装甲兵指挥学院院长等职。2006年病逝。
解放战争时期,傅蠢僧任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独立团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情报处副处长、处长,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第六旅参谋长,解放军三十四军独立第一〇〇师参谋长。傅蠢僧参加了胶济线阻击战、胶高、海阳、莱阳、潍县、青岛、解放长山岛等战役战斗,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
青即战役期间,傅蠢僧担任警四旅参谋长,协助旅长邓龙翔指挥部队作战。
傅蠢僧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战略的:“我们的意图是夺下沙子口,控制海港,不让敌军从海上跑。”而另一线作战的32军被城阳敌军牵制住,当傅蠢僧所在的警四旅占领了大港小港,城阳的敌军部队也就投降了。
攻打铁骑山的战斗是青即战役的重要一役,傅蠢僧说:“我们向沙子口这个方向前进的时候,如果不打下铁骑山,后方就不巩固。”
铁骑山这个山很陡,易守而不易攻,硬攻伤亡太大,不仅要付出时间,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傅蠢僧改变了战略,他说:“把他们丢在后面,让地方部队把他看住,回过头来再歼灭不是更好。”
此时,傅蠢僧认为自己不是从一个战斗,而是从战略的意义上去谋划。事实证明,他的考虑是对的,警四旅的主力向沙子口方向前进,“敌人在市里根本就没怎么抵抗”。
傅蠢僧慎重对待战役中的每次战斗,组织侦察部队提前抵近侦察敌军兵力部署和阵地情况,精心制定作战方案,并根据战场情况从速应变,及时调整兵力及武器配置,确保了每次战斗的胜利,使部队以最快速度推进,首先突入青岛市区,逼迫敌军仓皇撤退。
敌军虽在青岛港安放了大量炸药,终未能引爆破坏城市。警四旅进军神速,保护了青岛免遭敌军破坏,为日后接管重建提供了基础。
傅蠢僧在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时,印象最深的还是来自老百姓的支援。
他说,老百姓给我们送饭送水,年轻的民兵挑着烧的开水,用炒过的大麦烧水,味道是很香的;缴获的战利品,只要告诉民兵在哪里就行了,“我们很放心,民兵在那里,就是我们的后备营”。
傅蠢僧是这样描述军民间的相处的:“我们到哪里去,老百姓没叫我们营长啊什么的,老太太、老大爷都叫‘孩子’。他们把战士、干部都当成他的子弟,我们没有别的,都叫老大娘、老大爷嘛,都是我们的长辈,都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民兵的支援,我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可能获得胜利,没有人民的支援,我们不可能获得这么巨大的胜利。所以我们叫人民军队,这一点我们体会得最深刻。”傅蠢僧深有感触。
视频资料来源:青岛市档案馆
部分文字史料来源:《见证青岛解放——人物传略》(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青岛出版社)
图片来源:《青岛解放档案文献图集》(青岛市档案局(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图说青岛解放》(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青岛市档案局(馆)编,青岛出版社)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