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湘是一名连任三届的“老代表”,有着30多年的高校工作经历,并一直耕耘在教学和科研的一线。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加快政产学研融合,是马连湘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通过重点孵化、激发教师创造力等方式,实现了科技转化效益的利益最大化,带动了科研和产业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此,马连湘深有体会。“高校聚集了人才等要素,是创新的引领者,要发挥其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要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聚集了人才,但是怎样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和活力?怎样做到人尽其用?“高校要尊重人才的首创精神和市场经济规律,不做人才‘指挥棒’,而是当好‘后勤部’,充分发挥人才的主人翁精神。”马连湘说,学校要为人才尤其是教师群体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其进行研究和成果转化,可以探索教师把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或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植入企业的方式,在合作中实现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投入科研领域。建议政府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好平台,实现企业和科研项目的联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要提升整个社会对创新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形成支持创新项目、投资创新项目的氛围。”
“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政策和机制引导科技创新。”马连湘认为,重点高校在获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扶持方面占据着与生俱来和不可比拟的优势,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内尤其是青岛市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也应该获得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支持。同时,要将目前最常用的“相马”机制变为“赛马”机制,也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尝试建立地方高校发展综合考评体系,设立普通高校支持地方发展年度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