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24年34次涨工资 农民工现大转变

2013-08-17 14:34 来源:青岛早报
 

   农民工实现四大转变

  现在,青岛港已经有八分之一的农民工在青岛市购买了住房,五分之一的农民工子女在青岛市上学,上千人开上了私家车。有65名农民工通过民主选举作为代表参加集团每年两次的职代会,有两人当选为职代会主席团成员,有295人入了党、1671人入了团,889人担任了班长、车长,41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1人担任了合资公司党委书记,近3000人有了各类职称和技术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补贴。在青岛港,农民工实现了“四大转变”: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的转变、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的转变、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的转变、由普通打工者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

   20年成就“县级”农民工

  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

  “以前我的梦想就是能天天吃上大葱炒鸡蛋。现在的生活?想都不敢想,吓死了!”徐万年是全国闻名的“县长级”农民工,他说,梦想是一步步实现,一步步放大的。20多年前,他从沂南农村走出来,四处打工、吃苦受穷。1990年,他进入青岛港,一开始是凭着扛大包、出大力、流大汗,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带领职工创纪录,一步步成为了农民工成长成才的典型。1993年,他成为青岛港第一批从农民工里选拔的纹车手,2005年又被提拔为装卸队的副队长,成为全集团第一批合同制的农民工,2007年,他被提拔为青岛港西港分公司副经理,成为了青岛港第一个、也是全国少有的副处级农民工,2010年又担任了西联公司党委书记。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如今,徐万年全家都转成了青岛户口,3年前在台东买上了86平方米的商品房。回首20年历程,他真心认为不是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港口对农民工的培养、激励,“同工同酬,从不搞歧视,农民工和城市工有一样的发展机会。”徐万年说,在青岛港工作印证了一句话: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

  对工人师傅曾经不服

  西联公司机械一队队长,山东省设备管理先进个人

  大学毕业,天之骄子,12年前上班报到第一天于守水心气很高。当队长把他带到机械队维修师傅面前时,他感觉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师傅是中专毕业生,让我大学生跟中专生学,心里不是滋味。”于守水说,跟随师傅作业不久,他更烦了,因为师傅很“啰嗦”,一是经常跟他讲大学生要虚心学习,不要眼高手低。二是干活要“慢”,连一根电线的线头修剪、线路的包扎也要检查好几遍。于守水心里很是不服气。但是,现实很快给他上了一课。一次,一辆叉车的大灯不亮了,于守水信心百倍地拿着万用表,按照电路图纸量了好几圈,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可愣是没有找到故障点。现场急着用车,对讲机里一个劲地催问车修好了没有,于守水急得满头大汗,赶紧请师傅过来帮忙。师傅过来简单检查了一下,从配件里摸出一个保险直接摁上,故障就修复了。旁边的司机忍不住说道:“还大学生呢,干了一个多月了,连个灯都修不好!”

  那一刻,于守水的脸“刷”得一下红到了脖子根,真恨不得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不几天,在集团表彰大会上,于守水惊奇地发现,他那位其貌不扬的“中专生师傅”,竟然是当年的青岛市技术比武的状元。顿时,他明白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内涵。从那以后,他丢掉了学生的骄傲与虚荣,扑下身子,虚心跟着师傅埋头学维修,满身油污地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在劳动中,他感到自己的书生气悄然褪去,很快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电气技术人员。11年后的今天,于守水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创新攻关,研究攻克原木装卸“人木分离”的难题。

  庆幸与青岛港人并肩工作

  法籍华人,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总经理,“国家友谊”奖获得者

  “我祖籍山东,出生在香港,从根上讲,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李成祚是一名法籍华人,2000年他担任合资方的总经理,在QQCT工作已经13年了。13年的工作中,这个操着流利法语、英语和普通话的外籍经理完全融入到了青岛港的国企文化当中,他很庆幸,自己当初做出到QQCT工作这样一个决定。

  “青岛港有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但让企业经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李成祚说,青岛港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它的很多策略、政策给员工创造了很好的环境。这是他以前工作过的企业,很多都不具备的。青岛港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政策,使港口越来越强大,员工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以合资公司QQCT为例,集装箱吞吐量十几年翻了6倍,成为世界一流的集装箱码头公司;QQCT的效益连续多年位列4家股东的全球130多家公司的前三甲,股东们实现了当初合资的愿望。“我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可以说,青岛港不仅成就了员工,成就了各方股东,而且成就了我。”李成祚说,回顾13年,他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

  李成祚说,青岛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关心每一名员工的成长,投入巨资常年开展学习培训。青岛港每年涨工资,都要反复征求员工意见,涨多少、怎么涨,都由职工说了算,最终达到人人满意。

  “能在青岛港,为祖国做些工作,能够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感到很有成就感,这份成就感是在国外工作感受不到的。”李成祚如是说。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