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18:32来源:青岛新闻网
韩国艰苦打工经历让他更珍惜现在
在韩国两年,薛文强说他更懂了中国人在国外打工的不易。为了体验生活,他曾和同班中国留学生一起应聘到一家汽车工厂打工。他们主要干压模型汽车配件,工作时间每天12个小时。第一次走进工厂,他就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黑乎乎的厂房,高分贝的杂音,多数是五六十岁的光着膀子的黑瘦男人在干活。他和同学也很快被安排进这个队伍里。但干了半个月实在干不下去了,恶劣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和另外4个同学都选择辞职。不但一分钱工资没有拿到,还被工厂老板打电话威胁过一阵子。
子承父业两代人不同的生活轨迹
与在韩国的打工经历相比,薛文强觉得在青岛港工作实在是幸福。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他去年结婚,港口领导知道后主动拿着红包去参加婚礼,并上台祝贺词。当初进港口时,家里人的资料也上交上去,当年媳妇生日,他们就收到港口给送去的大生日蛋糕。初进港口工作中很多不懂的地方,带他的师傅虽然是农民工,但把所有他知道的都详细教给薛文强,有时他干累了,师傅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帮他干。这些让薛文强觉得这里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即使是体力活,也干得舒心。
薛文强的父亲也是一名老码头工人。16岁的时候进码头当装卸工,扛大包、背散杂货,累的又黑又瘦。父亲不善于言,薛文强说,除了批评他,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不语的。从小,他从父亲身上看到的就是勤勤恳恳干活,脚踏实地工作的生活态度。他说,自己没有见过一夜暴富,所以也不相信。一起从韩国留学回来的同学大多家里经济条件都不错,回国后也相应的依靠各种关系进了机关单位或者直接做起生意。而薛文强却选择子承父业,继续在青岛港当起一名码头工人。与父亲相比,薛文强目前的工作强度减轻不少,码头更多实现了现代化操作。
薛文强和媳妇
语言优势强更看重港口未来发展
如今,年纪轻轻的他已经结婚生子,在港口安家并打算一直干下去。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码头工人,薛文强对未来看得很远也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港口已经不同于以前,与国外的贸易交流越来越多,他觉得自己在青岛港未来的发展平台还很宽广,他有留学经历,所以英语、韩语方面优势很大,在韩国学的也是国际贸易,跟港口的发展肯定能找到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