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假期从2月7日至13日,也就是除夕到初六。
地铁来了!市民该如何乘坐地铁?市地铁办发布乘车“八步走”...
从15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十强选手同台交锋,现场拼口才、比反...
新闻-青岛网络电视台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13青岛港典型报道 > 记者探访 正文

“海港梦之队”的成长密码

2013-08-13 18:32来源:半岛都市报

 

 

  内与外 农民工正式工同酬同权

  “人,一定要有梦想,为梦想而活,为梦想努力,等到梦想实现,蓦然回首,一切的付出都充满意义,甚是百感交集。”这是皮进军发自肺腑的感言,也代表了全港农民工兄弟的心声。

  提起农民工,人们总是会联想到“讨工资”、“受打骂”、“歧视”等令人辛酸的事情,但在青岛港,农民工不再是简单和重复的体力劳动,平等着享受着与正式工一样的各种待遇,农民工干好了同样受到提拔、重用,让农民工感觉到自己不是“外人”。

  22年前,通过对口扶贫劳务输出,皮进军从沂蒙山区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从事装卸作业的农民轮换工。皮进军从此开启了人生的追梦之旅,从一名农村小伙儿,成长为世界级亿吨大港的第一批品牌员工、第一批农民工党员、第一批合同制农民工、第一批农民工基层队长、党的十八大代表,并带领全队200余名农民工兄弟,创造了66项绝活,先后多次摘取纸浆接卸世界纪录。

  “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最大的期盼就是一天三顿能吃饱饭、过年吃上肉、穿上一件新棉袄。为改变命运,我曾四处漂泊、在建筑工地打工,经历过包工头拖欠工资的窘迫,在难以为继的贫困线上挣扎,直到来到青岛港才终于改变了命运。”皮进军非常珍惜青岛港工作机会,在散货灌包专业队工作,他潜心研究作业中的每个环节,从中找寻安全高效的捷径,逐渐成为了队里装卸生产的行家里手。

  其创造的“链板头再搬包、借巧劲靠着腰、迈一步往前走、四边齐网络牢”四步作业法,将灌一包由原来的12秒减低到9秒钟,被授予“进军灌装”员工品牌,成为全港第一个用名字命名品牌的农民工,之后创造出了“进军装车”、“进军大件”、“进军冻鱼”等品牌系列,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金牌农民工。

  “人,一定要有梦想,为梦想而活,为梦想努力,等到梦想实现,蓦然回首,一切的付出都充满意义,甚是百感交集。”这是皮进军发自肺腑的感言,也代表了全港农民工兄弟的心声。

  青岛港有9000多名农民工,为了激励农民工,青岛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在编的正式工人和农民工都一视同仁,青岛港的农民工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同权,一个单子发钱,一个食堂吃饭”,职工之家内还设有“亲情话吧”,港区内所有农民工都能在这免费给家里打长途电话。只要干得好,做出了成绩,无论身份,都一样会得到认可和奖励,这让众多农民工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现在,青岛港已经有1/8的农民工在青岛市购买了住房,1/5的农民工子女在青岛市上学,上千人开上了私家车。889人担任了班长、车长,41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1人担任了合资公司党委书记,近3000人有了各类职称和技术等级,享受相应的职称补贴。

 

 

  脑与体 从“扛大包”到“握鼠标”

  如今,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6%,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35%的平均水平。许多过去“扛大包”的码头工人,如今都成长为“握鼠标”的专业技术人才。

  1991年,朱静霞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海洋大学任教,教计算机专业。10年以后,朱静霞不安于三尺讲台的平静,投身到了火热的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教信息技术的高级知识分子想去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这个决定当时遭到了父母、亲戚朋友的一致反对。

  那时,青岛港已经将信息化作为港口发展的重要引擎,尽管众人反对和不解,但朱静霞仍毅然从海大辞职,应聘到青岛港一展才华,担任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主管。

  刚进青岛港时,朱静霞的集装箱知识为零,连桥吊、轮胎吊、重叉是什么都分不清楚,朱静霞有些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工作,公司安排她到鹿特丹港、新加坡等港口学习考察,让她尽快掌握集装箱码头作业流程,朱静霞感受到了肩头的重担。

  在最初的生产流程中,每台轮胎吊都配备一名理货员,完全靠对讲机指挥装卸,然后在本子上记录箱号和位置,非常辛苦,这些理货员穿梭在高大的轮胎吊和拖车中间,吸入无法逃避的尾气,忍受着高分贝的噪音,还要时时提防潜在危险。

  经过艰辛努力,朱静霞所带领的攻关小组通过在轮胎吊上安装无线终端,结束了地面理货员用高频指挥司机作业的历史,实现了集装箱作业实时动态管理。原本109台轮胎吊需要配备436名地面理货员和中控员,安装了无线终端之后,仅需几名中控员就可以指挥整个作业现场,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而且有效保障了人员安全,提高了作业效率。

  之后朱静霞带领团队开发了集装箱拖车智能调度系统,每月节省拖车燃油17万元以上,在世界200多个集装箱码头中引起强烈反响,被特地邀请到美国进行经验介绍,还开发了桥吊司机图形化系统,使青岛港成为全国第一家桥吊下无人的港口,彻底解决了桥吊下的人机交互问题。已经担任了公司副总的朱静霞丝毫不为从大学“跳槽”到码头的决定后悔,相反,她为依靠自身专业优势为港口发展作出贡献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青岛港,有这样两组数据:改革开放初期,青岛港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6%,技术工人仅占28.7%,其中高级技工只占技术工人的9%,没有一名工人技师。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低、社会地位低成为那个时代码头工人的真实写照。

  如今,职工队伍结构变为以6000多名知识分子、8000多名技术工人和9000多名农民工为主体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其中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6%,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35%的平均水平。许多过去“扛大包”的码头工人,如今都成长为“握鼠标”的专业技术人才。

文章来源:半岛都市报


关于"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