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7月31日讯 盛夏时节,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片区,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与艺术墙上的油彩交相辉映,共同勾勒出乡村蓬勃发展的生机图景。作为省市两级乡村振兴片区,这里正以“村企共建、强村富民”为主题,通过“从一张油画到百花齐放、从一颗蓝莓到农业高地、从一片红枫到满屏风景、从一个山村到和美乡村”的“四大蝶变”路径,奋力描绘中国北方现代版“富春山居”幸福实景图。
从一张油画到百花齐放:文化产业激活乡村灵魂
漫步画美达尼艺术创客街区,十余米高的巨幅墙绘引人驻足——金黄的麦浪、悠然的农舍、嬉戏的孩童跃然眼前,定格乡村生活的诗意瞬间。这里汇聚了高伟、刘鸿信等3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其中国家级美术大师就有10位,形成了浓厚的艺术创作生态圈。“我们探索‘七个一’市场化运营模式,让艺术真正在乡村扎根、生长。”张家楼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刘凤军介绍。
绿泽画院的发展是这一蝶变的缩影。从1997年的单一画室起步,如今已壮大为占地80亩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它构建了集专业画室、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绿泽美术职业学校于一体的“油画创作-教育培训”全产业链,产品远销欧美20余国,年吸引数万游客、学子前来参观写生。
在叶建明陶瓷馆,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叶建明正悉心指导村民复兴古琅琊窑技艺。“像这样的文化项目在片区内不断涌现,山水忆象美术馆、耕读学堂等相继落户,”叶建明说,“它们不仅鼓了村民的腰包,更滋养了‘向上向善’的乡村精神风貌。”
从一颗蓝莓到农业高地:现代农业筑牢发展根基
在紫斐蓝莓精深加工车间,一瓶瓶蓝莓酒新鲜下线。“我们的产品涵盖13大类20多个品种,带动了3000多名群众,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企业运营负责人毕戈介绍。作为“蓝莓之乡”,张家楼街道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量万余吨。片区创新成立“蓝莓产业化联合体”,推行订单收购与代加工模式,构建起“品种优、品质高、品牌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走进力源生态农场的太空蔬菜大棚,各类瓜果蔬菜长势旺盛。“我们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优先雇佣本地居民,企业发展了,乡亲们的收入也跟着涨。”农场负责人李璐表示。目前,片区已集聚百亩以上农业园区16家,总面积3800余亩,其中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占比超55%,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超500万元。
从一片红枫到满屏风景:农文旅融合绘就多彩画卷
片区精心擦亮“油画名村、蓝莓之乡、红枫小镇、富民新街”四张特色名片,构建了20分钟农文旅活力圈。“我们全年策划了80余场主题节庆活动,确保‘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爆点’。”街道文旅活动中心负责人徐颖说。从春天的樱花节、樱桃节到夏季的露营季、啤酒节,各类活动持续引爆乡村旅游热潮。
今年四月举办的张家楼第二届樱花节,累计吸引游客近40万人次,带动蓝莓等土特产及农家宴消费突破4000万元。“周末近郊游、首选张家楼”已成为周边市民的普遍共识。
在多彩农场,孩子们体验“套大鹅”游戏的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刘凤军介绍:“我们整合了30多家企业、园区,打造了北方首个‘一区示范、多点开花、整体运营’的乡村俱乐部。”片区创新“1+1+N”市场化运营模式和“811”分红机制,有效带动街道全域抱团发展。
从一个山村到和美乡村:共建共富铸就幸福家园
达尼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村史馆里,一组新旧对比照片令人感慨:左边是昔日破旧的农舍,右边是如今靓丽的“画家村”。 “通过打造十大‘共建、共富’场景和探索六种‘共建、共富’路径,我们真正实现了村强民富。”达尼村党委书记张金宝的话语充满自豪。
片区将盘活闲置资源与整体建设紧密结合,打造了多彩农庄、耕读学堂等标杆项目。数据显示,片区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较建设前分别大幅增长120%和110%。“银银享”养老保险覆盖165户村民,“就享家”乐业服务站解决20余户零就业家庭问题,织密了民生保障网。
“张小花”党建带妇建品牌引领五彩巾帼志愿服务队,“德育乡村2.0”治理模式深入人心。“现在村里环境美了,收入高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村民王大爷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和美乡村建设的真切成效。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画美达尼片区的田野,油画工作室的灯光渐次亮起,与农家小院升起的袅袅炊烟相映成趣。这里的乡村振兴故事,远不止于跃升的数字,它是沃野与油彩交织的鲜活画卷,是锄头与画笔共舞的生动实践,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的幸福图景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