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3 19:35来源: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市民的监督和评议,围绕群策群力、务实为民、助推发展,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市政府定于11月中旬至2014年1月,组织开展2013年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
自2009年以来,我市已经连续四年开展了“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四年来,“三民”活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中央和省级媒体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中央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的“三民”活动,适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开展这项活动既是对四年来政民互动沟通渠道的传承,也是市政府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三民”活动的创新开展,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拓展了政民沟通互动渠道,强化了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政府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
相关评论:
众所周知,以前领导干部的考核基本都是在“组织内部”进行,有时候难免会沦为形式,有些“一把手”领导只需要写个材料,然后再读一读就了事,考核毫无真实性,失去了考核的初衷和效果。比如近段时间网上热炒的“年终总结”,据媒体报道,岁末将至,代写年终总结的生意红火起来,以“代写年终总结”为关键词在淘宝网上搜索,居然找到270个卖家,收费标准为千字80元到100元。按交易量搜索,最多的一个卖家,一个月的成交量竟然高达584件!存在就是合理的,有求必然有供,从一个“产业”的兴起可以看出许多领导干部只是一个“材料任务”,细看许多“年终总结”容易发现形式一样、内容雷同、空话、套话、官话一大片,而且很容易“蒙混过关”,可见,“官考官”考核机制如果执行不到位,必然会让某些领导钻空子,这不仅违背中央的执政理念,而且欺骗了老百姓的感情!从这个角度去看,从“官考官”到“民考官”的蜕变是一种进步,至于成效如何,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机制。
执政为民就需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识,而对官员的评判权不交给老百姓,那执政为民难免会沦为一句空话;一个政府好不好只有老百姓才具有话语权,官员是不是人民的好公仆,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杆秤”,官员的政绩不靠自吹自擂、自弹自唱,而是要听听群众的声音,如果一位官员能够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那说明是个好官员,是人民真正的父母官。试想,如果所有的考核权都落在政府的手中,而不闻不问老百姓的想法、看法,那如何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公平性;此外,谈公正、论民主,就应给予老百姓话语权,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如果政府即使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那必然不利于公平、民主的推进。因此,从民主的层面去分析,从“官考官”到“民考官”的转变是执政理念的一种升华,更是社会公平、民主、尊重民意的一种进步。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改善民生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头戏”,在民生的舞台上,领导干部“表演”的好不好抑或“秀”的精彩不精彩,只有作为观众的群众才清楚;如果老百姓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幸福,那民生这部戏中的主角自然会得到观众的掌声。如果官员们把这部戏演很烂,你自己却说“十分精彩“,必然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感,久而久之会失去民心。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幸不幸福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因此,从民生的这个角度去看,从“官考官”到“民考官”的转变更有利于经济的转型、民生的改善。
只有“民考官”才能让老百姓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公平、公正,才能彰显政府的诚意和对民意的尊重,而且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转型及民生的改善。因此,从以上几个层面去分析,从“官考官”到“民考官”的转变是一种进步。(本文摘自2011年南海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