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4月8日讯 《青岛市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近日印发,青岛将从增强高端供给能力、强化数智技术赋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集群发展能力、提升品牌质量标准等方面实施21项举措,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质量效益全面优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根据实施方案,青岛将聚焦石化、钢铁、建材、装备、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力,以高端化提升促进结构升级,以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赋能,以绿色化转型促进节能降碳,以集群化发展促进生态融通,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到2027年,全市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6%、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突破38%。
实施方案提出,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快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卡脖子”技术,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等研发应用。到2027年,全市新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100项以上,省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突破80家。
《实施方案》明确,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大力发展工业电商、工业会展。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培育发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到2027年建成25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工厂、12个左右省级“产业大脑”。
“绿色”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根据实施方案,青岛将大力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绿氢制备、前沿储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快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左右,到2027年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200家左右。
根据实施方案,青岛将依托石化、轻工等优势领域,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雁阵式产业梯队,到2027年打造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8个支柱型雁阵产业集群、1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推进石化、钢铁、建材、电力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
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提升标准化建设能力、加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做强“青岛制造”品牌。到2027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00项左右;创建全国质量标杆30项,新培育省、市质量奖10个;每年入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10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