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深读|让民生暖色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

2025-01-25 17:25 来源:大众日报

  打开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民生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占比80%左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7%和9%,在全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中名列第一,海阳核能供暖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一个个真切的改变,见证着山东不断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刻度”。

  围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报告提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求实效,办好20项重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让民生暖色更好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千家万户。从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到培育省级创业街区,从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就业融合服务圈到提升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质效,报告提出一系列有关就业创业的改革创新举措,透出千方百计办好这件事的决心。

  去年9月份,山东首批定向培养的60名文物全科新生全部到山东大学报到,毕业后,他们将分别前往16个定向市的基层文博单位工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委员在研读报告时,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王芬认为,政府、学校应发挥主体责任,塑造政校协同联动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人才,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政府与高校合作探索产学研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度,促进高校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尽力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

  牢牢兜住教育公平底线,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基点和务实举措。”滨州市滨城区区长李刚代表说,近年来,滨城区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探索推行“名校+”办学模式,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3所,中高考质量稳步提升,去年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的省级验收。“今年,我们将持续推动强校扩优行动,发挥名校带动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确保省一类及以上优质幼儿园占比达65%以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李刚表示。

  近日,在单县黄岗镇中心卫生院,村民王立国和老乡们正排队等待检查。2024年初,单县中心医院总医院挂牌成立,与15家乡镇卫生院、结防所构建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前得去县城看病,现在不出镇就能得到专家诊断。”王立国说。

  “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针对性很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山东已迈出从试点到全面推进的关键一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余之刚委员建议,下一步应完善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积极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让民众就近就便享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随着人口流动得更加频繁,群众对异地就医的需求更加强烈。以济南市为例,2024年异地就医总人次、医保支付费用分别同比增长78.49%、13.72%。”济南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阮师漫代表介绍,报告专门提到要完善异地就医报销政策。“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系统建设,及时做好疑难复杂问题处置,确保群众联网结算顺畅、便捷、无感。同时,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费用审核,将异地住院费用依规纳入DRG支付范围,提升基金使用效率。”阮师漫说。

  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向阳社区提供的“老幼共托”服务,让市民冯大爷一家既省心又舒心。早上把孙子送到托育中心进行感统训练,自己到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午爷孙俩再到社区食堂就餐。

  “一老一小”是老百姓的家事,更是民生大事。报告提出,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这一关键改革举措,背后指向的是让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养晚年。”烟台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公寓院长宋华西委员认为,完善养老服务,还需多方协同发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县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选择家门口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在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面,报告提出,推进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如何让长护险更长效,这是省人才在线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安忠代表过去一年思考最多的问题,“我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200万人,居全国第一位。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这方面的专业经营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在一些小型护理机构中,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这已成为制约长期护理保险进一步发展的明显短板。”王安忠说。

  王安忠以定点护理机构人员培训为切入点,就相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经营人才培训制度和实施长效培训,通过出台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资源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长期经营类人才,提升护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补齐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短板,促进我省长期护理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