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家”先行
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
离不开每一个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青岛城市管理局联合爱青岛推出
专题策划“最美垃圾分类家庭”,
用一个个暖心的小故事,
讲述垃圾分类从“粗放推进”
到“精准实施”的蝶变。
垃圾分类,事情虽小,却事关所有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事关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自街道在绿岛嘉园开展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工作以来,姜荃事必躬亲,由于疫情防控期间连续多日加班加点工作,身体已接近极限,但她没有向领导申请补休,依然坚持在垃圾分类工作一线,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充分展现了一名当代物业人敬业奉献的情怀和担当有为的本色。
破袋分拣,费心巧思
“今天倒垃圾吗?”在青岛市香港中路街道绿岛嘉园小区,居民每天打招呼时又多了一句问候语。每天6点多,姜荃总会第一个到投放点,而第一件事,就是掀起一个一个的垃圾桶,忍住桶里飘出的恶臭,扒着看里面的垃圾是否分对了类,抓紧时间赶紧把扔错的垃圾分好类,尽快打扫一下周边卫生,整理一下分拣台,准备迎接一天中垃圾分类“定点定时破袋”的早高峰。
“你看,我这么给垃圾分类对吗?”面对居民的疑问,姜荃总是手把手地将垃圾接过来,一边帮他们分拣,一边告知他们正确的分类方法,在破袋分拣的过程中居民熟悉了分类知识。逐渐掌握分类技巧,居民回到家中,主动做好源头分类,形成了“一接、二破、三讲、四拣”的分类法宝。碰到倒垃圾的居民分类不精准,姜荃也会去说教。“当然,咱们得采取策略,你要是上来就说你这个垃圾弄得不对,那肯定会效果不好。”姜荃有自己的办法。“要是急着上班的上班族,我就说,你看你把垃圾的分类弄错了,这次我帮你分拣投递,下回记得在家提前做好。”
虽然带着胶皮手套但有时候,姜荃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和危险,比如有时也会不慎被混在垃圾里的碎玻璃碴儿扎伤了,每天围着小区转,姜荃的工作量一天下来,她就要走二三万步。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一个月的试运营数据显示:小区精细化分类垃圾投放户数已达95%以上,在总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分拣厨余垃圾产出量减量60%,其他垃圾减量10%,可回收物增量,100%,垃圾投放分类率100%。
在业主眼里,姜荃是一个称职的好管家,在女儿的眼里,她是一个慈爱的好妈妈;在婆婆,她更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每天清晨5点,当有的人还在睡梦之中时,姜荃已经照顾年迈病重的婆婆梳洗、吃饭,下楼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持之以恒地工作着。姜荃的婆婆今年82岁,公公去世不久,婆婆就得了中风,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属于半瘫痪状态,这对于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在病魔面前,姜荃没有放弃。每天除了一早就要去投放点帮助指导居民指导破袋投放、还要间隙期间回来照看一下老人。;
绿岛嘉园小区是街道4月份率先在全省开展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破袋投放示范小区,6月份姜荃带着绿岛嘉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绿岛花园小区开展和落地了定时定点破袋投放,践行了一个物业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
在破袋分拣的工作过程中,她总是多值班、值晚班,刷垃圾桶、套袋子、分拣垃圾,脏活累活永远冲在前面。遇到有个别居民不配合的,她耐心劝导,默默地将垃圾正确分类,用行动感化对方。时间久了,小区的居民也慢慢理解和认可了,自觉主动地参与垃圾分类。而且在姜荃的组织下,小区不定期地开展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兑换、有奖竞答、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邻里之间因垃圾分类逐渐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沟通,小区的环境一天比一天更好,就连垃圾投放点都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