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强,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一级警长,现在崂山车管分所驻崂山区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从事窗口服务工作。曾服役于海军某飞行部队,是海军优秀人才库成员,期间立三等功三次;2009年3月转业到崂山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后,先后获得嘉奖两次、三等功两次。多年来,陈书强同志发挥网络通信技术专业特长,专心钻研警用电子装备维护技能。每当工作计算机出现问题,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找陈书强帮忙,而他总能很快化解难题,周围的同事都亲切地称他“陈哥”。
打通技术壁垒,助力一窗通办
他是“破题专家”
为进一步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根据上级要求,崂山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和基层公安服务窗口全面推行公安“一窗通办”改革。将原先功能单一的专业服务窗口,整合成为承接四个警种79项业务的综合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便捷、优质、高效的一窗式公安政务服务。窗口的整合离不开网络系统的整合,陈书强作为业务骨干,受命负责综合窗口网络系统的升级改造。
原先的综合窗口仅靠硬件设备的硬整合来实现,1个窗口工位需要3台不同业务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复杂的操作给民警和办事群众都带来了不便。陈哥把这些难处看在眼里,加班加点开展攻关,到处找参考资料,不断进行编码、调试、测试,终于将综合窗口调试整合成“1台设备操作、1个浏览器、3个窗口”同时登陆的模式。将原先22台不同外接设备精简至8台,设备数量下降63%,购置费用节省了55%,工位设备空间缩减了60%,把“一窗通办”升级为“一窗快办”,使崂山公安政务综合服务窗口设备整合,领跑全省公安政务服务系统。省公安厅研究室领导专程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公安受理区调研“一窗通办、一警多能”试点改革工作,对综合窗口设备整合给予充分肯定。
通过设备整合有效提高了窗口工作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真正地落到实处。大厅里的民辅警不约而同地说:“现在我们能这么方便快捷地操作各项业务,真是多亏了陈哥!” ;;
苦练业务技能,服务办事群众
他是“热心调度”
在行政服务大厅公安受理区,经常能看到陈书强忙前跑后。一会儿为窗口进行业务分流,一会儿为群众填写申请表,一会儿又帮窗口民辅警解决技术问题……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最佳导办、”“热心调度”,陈哥却说:“我转业到交警大队以来,出过事故现场、维修过机器设备,但是窗口服务却是第一回。群众信任我,我更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年初,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升级更新,陈哥以身作则,带领窗口工作人员把平台的使用方法学懂弄通,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有了陈哥在政务大厅进行保障,服务窗口网络系统出现问题总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各个窗口工作高效运转。市民曹先生的驾驶证超期两年,根据规定应重新考试科目一。曹先生随口抱怨,说是因为疫情在加拿大不方便回国才超期的。但是陈哥却把这话听进了心里。陈哥对他耐心解释:根据政策,这种情形提供相应的证明后可以免于学习。在得知曹先生没带护照后,在曹先生就坐的综合窗口直接打印了入境记录证明,顺利为曹先生换发了新驾照。
面对群众的感谢和赞扬,陈书强总是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没做啥,就是觉得自己能多想一步、多问一嘴、多帮一手,群众就能少跑一趟。”
维护警务装备、畅通办公网络
他是“技术大拿”
即使已经调到了行政服务大厅工作,陈书强仍然兼顾公安交警的警用设备维护工作。对于装备管理,陈哥有自己的“秘籍”:交警大队下属单位分散、维修任务多、硬件设备杂、技术参数高,要做好装备维护工作,必须要了解设计细节、掌握设备特点、熟悉常见故障。
陈书强为各类装备分门别类地建立了台账,对交警大队300余台办公电脑、140台对讲机、50台酒精测试仪、44台4G执法记录仪、200台非4G执法记录仪、5处“4G执法记录仪工作站”的各类情况如数家珍。可以说,只要有设备故障,陈哥都会第一时间到场,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在交警风景区中队搬迁新址网络调试时,网络测试虽然正常但无法打开网页。陈哥经过仔细分析,确定是施工人员布线时线架接头顺序错误。在施工人员不认可的情况下,他重新布置一个网口接线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正常,施工员心服口服地说:“想不到你这个警官还是个大拿咧!”在陈哥带领下,其它30余个网口全部返工重新接线,仅用半天将景区中队全部设备调试完毕,实现各项交管工作的“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陈书强不仅在工作中刻苦钻研,在生活中更是注重营造“学习型”家庭。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目前正在天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陈书强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远扬的事迹,只有他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兢兢业业的耕耘,但他却用忠诚、朴实、勤学、向上的品格履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为数字化警务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