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高规格会议部署,聚焦人才、真金白银,逐条配套兑现“攻略”

2022-04-24 21:05 来源:回澜听涛


人才高度决定事业高度。

4月24日,青岛用最高规格配置,召开了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科学谋划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布局,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抓住产业关键,突出海洋特色,放大开放优势,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全市人才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微信图片

会上,还为2021年度青岛市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军成院士、陈松林院士发放顶尖人才补助,并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推进“揭榜挂帅”的若干措施》

微信图片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青岛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完整战略体系,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无论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还是青岛要着力打造的“六个城市”,布局的“十项重点工作”,都蕴含着大量人才需求。

今年是开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抢抓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机遇的关键之年。只有把人才工作紧紧嵌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真正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青岛才能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一往无前,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争先进位!



; ;
1

; ;

; ;


让青岛与人才双向奔赴

对于人才,青岛向来不含糊。

顶格成立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实行书记、市长双组长制;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十强;人才工作考核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

目前,青岛人才总量增至251万,五年增长48.5%;新当选院士3名,22人新增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新引进留学回国人员1960人,均列全省第一;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2%,实现“四连涨”。

不过对标先进,本次会议也点出了青岛目前人才工作的短板和不足:产才融合程度不够高,人才结构亟需优化,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生态尚未完全形成等。

本次会议上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正是青岛针对当前的短板弱项,制定的未来一段时期人才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计划对现行的 23 项政策保留、6 项政策优化提升,废止了不再适用的 5 项政策,形成了包含人才基数倍增计划、顶尖人才集聚计划、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未来之星”储备计划等10项子计划的人才政策“一本通”,以此解决政策“碎片化”、落实不到位、人才获得感不强等问题

例如在人才规模上,青岛目前人才占比为24.5%,与深圳的 34%、上海的 28%、成都的 27%等相比尚有差距。因此,在人才基数倍增计划中,就明确了“放宽条件、取消限制、新增渠道”的思路,副高职称、高级技师落户年龄由 50 周岁放宽至 55 周岁及以下,硕士由45 周岁放宽至 50 周岁及以下;取消了博士、正高职称的年龄限制;取消了高级工、中级工缴纳社保满 1 年、2 年的限制。

《推进“揭榜挂帅”的若干措施》,则着眼激发用人主体和创新主体积极性,促进产才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政府搭建平台、用人主体唱戏、供需双方对接、市场化运行”的原则,制定了 8 项措施。目前涉及海洋科技、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8大类的70项需求已经发布,正待人才“揭榜”,项目金额累计约3.5亿元。



; ;
2

; ;

; ;


用事业留住人才

让人才成就事业

事业与人才相互吸引、相互成就。最能吸引人才的发展环境,无疑是能够通过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环境。

产业基础雄厚的青岛,已经迸发出了不少人才与事业相互成全的典型案例:

在世界橡胶轮胎工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创新——“液体黄金”材料,来自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怡维怡橡胶研究院院长王梦蛟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技术攻关上的持续推进;

青岛制造的中国首台产业级晶圆磁光克尔测量仪,这项打破国外垄断的磁性芯片高端检测设备,出自青岛引进的以张学莹为首的高层次人才团队……

微信图片

对青岛来说,人才不仅意味着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也意味着产业资源,是推动“青岛制造”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有力支撑。

因此在人才政策上,青岛更加注重让人才与事业相互成全的实效,许多政策不是单纯的提高补贴标准,而是找准人才与事业这个供需链条的关键节点、精准发力,利用市场机制吸引人才聚集。

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青岛推出的为全国第一个产才融合专项政策——产才融合促进计划。青岛是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名城,拥有197.4万产业工人,占全市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60%,产业与人才的相互成全,自然是青岛人才政策的重点布局领域。

紧扣智能家电、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装备等24条产业链,青岛聚焦“补链”“强链”“延链”,强化对头部企业和领办人激励。对头部企业按需定制人才政策,将政策的制定权、话语权交给企业,从源头上解决人才政策与项目落地、企业发展“脱节”问题。对促进产业配套完善、补齐产业链“断点”的项目领办人实施“补链”奖励,按项目落地实缴注册资本最高给予 400 万元奖励。推动人才评价由“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向“有成果、有市场、有贡献、有效益”转变。谁是头部企业、谁在“补链”、谁是企业急需人才,由产业链“链长”、“链上”企业说了算。

此外,青岛的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不仅高标准给予人才相应补助,更把补助范围从个人扩大到用人单位,以激活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内生动力。比如,全职引进和自主培育的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可获得国家、省、市三级叠加补助达 400 万元,同时,用人单位还可获得 30 万元奖励。



; ;
3

; ;

; ;


每条政策都有

“兑现攻略”和联系电话

政策出台只是开始,政策兑现才是目的。好政策不仅在于能够直击痛点、撬动资源、助力发展,更在于能够被知晓、被兑现,只有这样政策才不会停留在纸面上。

本次青岛人才政策格外注重让人找得到、看明白、能兑现

人才政策的一大特点是看上去比较“散”,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有不同政策,针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又有不同政策,不同区市可能又有差异化的政策。《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不仅在文本上将青岛人才政策整合在了一处,青岛市委组织部还专门推出了“青岛人才政策电子词典”微信小程序


微信图片 ; ;
微信图片 ; ;


“青岛人才政策电子词典”把市区两级的200多项政策全部集纳,支持关键词、区域分类、人才分类、政策分类搜索查询,查询结果包含政策详情以及申请条件、材料、流程、主管部门联系方式等信息,还可跳转网页版直接办理。对于不同区域的人才政策,还可以精准比对,一键找到最具“性价比”的人才政策。

200多项政策,只要输入相关信息就能精准定位,每一条都有“兑现攻略”和联系电话。


微信图片 ; ;
微信图片 ; ;


同样,“揭榜挂帅”也有方便对接合作的小程序。进入小程序后,发榜和揭榜一目了然,把供需两端的需求整合在一起,解决了力量单、平台散的问题。

所有市场主体都可通过平台,随时发布榜单任务、预期指标、榜单金额、合作方式、实施期限等内容,并自主开展揭榜方遴选、过程管理、成果验收等。同时,支持不同揭榜方同场竞技、联合攻关,鼓励发榜方充分信任赋权,赋予揭榜方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等,最终由发榜方和揭榜方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明确权利义务、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

不难看出,青岛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上务实功、求实效,讲求的不是数据,而是人才供需两端的“适配度”,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拓宽引的渠道,增强育的能力,提升用的效能,加大留的引力。

青岛在人才政策上的求真务实,与对“实干”的强调一脉相承。青岛正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各项举措,着力构建最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生态,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青岛力量。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