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引领农业现代化,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最近,我市迎来大风降温天气,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绿色硅谷数字农业示范园,近200亩日光温室需要进行增温防寒。与传统的人工作业不同,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进行一番设置,所有的日光温室便可自动增温。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争取财政资金1000万元,帮助该园区完善种苗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让蔬菜和花卉设施种植、产后加工、仓储物流等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精确控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还需要突破“信息孤岛”等瓶颈短板。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整合质量监管、畜牧防疫、农机、农田等业务系统,建设青岛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农业农村相关数据汇集管理、整合应用,目前已完成10多个部门的数据对接,共享数据1400多万条。
坚持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方向,我市还利用遥感、GPS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基础数据、农田管理等7大类40多种数据资源精准画像,实现了“一图知家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卫星遥感影像,实现了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产量等指标的线上监测和预测分析。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数字农业项目114个,总投资达98.5亿元。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