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磅规划,频频点名青岛,国家使命里的青岛红利

2021-11-24 19:19 来源:回澜听涛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国家战略,是时代机遇的落实落地路径,是最磅礴的发展动能。

青岛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沿海开放城市,是诸多国家战略的“第一落点”,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以来,国家重磅规划和试点频频点名青岛,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到创新创造的前沿探索,青岛领到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成为国家战略落实落地的积极“揭榜人”。在一系列国家使命中,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轮廓逐渐清晰,蕴含在青岛城市发展中的国家战略红利也频频“露首”。


1


新发展格局中的青岛

国家战略中的区域枢纽

构建新发展格局,青岛在一系列国家战略中承担了重要的区域枢纽任务,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循环互动,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资源配置节点。

尤其在对欧洲、 RCEP成员等“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高质量对外开放上,青岛的作用极为重要。

在《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中,青岛被委以重任。

在海运口岸布局中,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粤港澳大湾区、西南沿海5大口岸集群成为中国海运的5大中心枢纽,其中青岛被列为环渤海4大主要口岸之一;在航空口岸布局中,青岛成为全国29个区域枢纽之一

在更早之前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青岛进入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中,青岛位列6条主轴之一京津冀-长三角主轴和7条走廊中的京哈走廊、京藏走廊之中。


2021年10月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青岛市开展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在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这意味着青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案成功获批。

在国家规划定位中,青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双向开放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国际资源互通有无、良性互动的重要枢纽。

在此基础上,更加具体的任务被布置给青岛。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4zExysbzCiahWT3dEbvCzq56KKToVCvcZP06fcakN3fu5T3PYpxibr3fH6JiaqqJE2XTYn9xWvhg5eB6F4mOV1m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不久之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名单》,确定将北京、天津、杭州、苏州、青岛等22个城市(新区、开发区)列为第三轮中欧区域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合作期为2021-2023年。

案例地区合作是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的重要抓手,2013年到2016年,2017年到2020年开展了两轮案例地区合作,中欧双方共有40个城市参与结对合作。目前,青岛已经是中国与欧盟交流合作最频繁的城市之一,与27个欧洲城市结为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欧洲在青投资项目超过1500个,今年以来青岛与欧洲贸易进出口增幅超过30%。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欧企业家峰会宣布永久落户青岛,定名为“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这样评价:“青岛人以一种开放的精神和山东人的韧劲,硬把一个在欧洲召开的中欧企业家峰会永久落户到青岛,我对他们的开放精神和韧性精神表示敬意。”

在山东省政府印发的《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中,则明确提出在青岛等口岸落实RCEP“6小时通关”;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设立国际邮件作业中心;加快青岛西海岸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山东半岛港口群集装箱国际枢纽、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中转基地;提升青岛港国际国内中转功能,扩大自日韩海上转口、过境运输等任务。

作为山东这个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在RCEP机遇的把握上,青岛也将一马当先。


2


聚焦实体经济

“青岛制造”的国家使命

实体经济是青岛起家的本钱,是在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也是走向未来的核心驱动。没有先进制造业作为坚实基础,城市就缺乏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目前,青岛正把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尤其引人注意。

重振制造业,也是青岛领到的最重头国家使命之一。

不久前,工信部批复组建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是家电行业唯一的、也是青岛市第一家获批落地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由海尔、美的、海信、方太、澳柯玛、中国家电院、中国电研等行业骨干力量共同参与建设。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工程之一,国创中心落地青岛,将为人才引进、项目落地、开放创新带来全新机会,青岛可以构建起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以省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重要支撑、以企业研发机构为补充的制造业创新网络体系,提升整座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

不仅如此,海尔、即发、海克斯康等青岛企业的身影,还出现在了其它创新中心的参与组建名单中——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合肥)、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北京)、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泰安)和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苏州)。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4zExysbzCiahWT3dEbvCzq56KKToVCvc4PIf0Lk6fn58O4KQcZBDVQiczfe3NKAcgZwFicYHIA5LqZ5wbjA4GkE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同样由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中,青岛依然上榜。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今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青岛市服务型制造联盟,成为首家市级服务型制造联盟。海检集团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山东大学、北航青岛研究院、双星集团等10家单位为联盟首届副理事长单位,秘书处设于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正在以“智造”重塑制造业立市之本的青岛,是服务型制造的优秀实践者:

海尔成为首个在同一国家拥有2个灯塔工厂的企业,中德智慧园区荣获德国工业4.0大奖,酷特C2M规模定制全国推广,卡奥斯连续两年位居工信部“双跨”平台首位……

根据《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青岛将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项目、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


3


前沿探索

高质量发展的青岛突破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了发展方向的变化,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在呼唤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时代的发展必然要勇于通过创新,进行更多前沿探索,打破旧体制机制、旧模式业态的束缚,构建起适合新时代生产力需求的生产关系。

在这方面,青岛也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使命。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4zExysbzCiahWT3dEbvCzq56KKToVCvcNna0CJlz7tBoeVwLW7pf3JCW6qmopogGpBtbHr76R1jPic06U6phbl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其中,事关万亿资产、经济结构、城市发展的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关注度颇高。

去年12月,青岛成为继上海、深圳、沈阳之后,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城市之一;今年8月,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青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改革,是能够“一招激活满盘棋”的关键抓手。青岛开展区域综改试验的路径,被归纳为“1154”工程,即:


突出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一个主题;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领导人提出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要求一条主线;

深化五项改革,坚持政治标准深化党建改革、依法规范治理深化企业改革、培育企业家精神深化创新改革、落实物质利益原则深化薪酬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深化制度改革;

实现“四化”目标,打造市场化竞争主体、建设法治化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规范化法人治理体系。


根据青岛方案,力争到2022年,打造一批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企业集团,努力培育一批中国500强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品牌大企业,在地方国企培育世界500强企业方面实现突破;推动市属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到2022年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

此外,青岛作为开放城市与制造大市,在供应链领域的创新改革中,也领到了国家任务。

今年7月份,商务部等8部委联合公布了第一批10个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94家示范企业名单,青岛入选示范城市,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赫通供应链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示范企业名单。

根据计划,青岛将把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与“十四五”商贸流通工作有机结合,制定2021至2025年青岛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的“任务书”、“责任单”、“路线图”和“时间表”,围绕“76200”(即:突出7个主要任务方向、构建6个基础支撑体系、培育200家供应链龙头企业)补链、延链、强链、固链,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到2025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供应链龙头企业8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30家、超1000亿元的企业5家。;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