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点看路径,向改革要动力!青岛以优化营商环境促高质量发展

2021-11-21 19:57 来源:回澜听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营商环境优化不只是政策问题,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有序市场秩序的塑造,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增强企业的“造血能力”。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而为何成为试点、又要如何试点,对其他城市来说,也是重要的借鉴路径。因此,试点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探索更便捷、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更是凸显引领效应、打造样板经验,为更多地方营商环境优化带来新的思路与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城市攻坚,也是一场勇蹚深水区的自我革命。青岛正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1

; ;

; ;

创新政策

回应市场主体关切

营商环境的优化首先是制度的创新改革。比如作为试点城市的上海与深圳,是青岛一直对标学习的两座城市,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的前两名,在政策创新上一直走在前排。

2021年3月,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提出实现政务服务可网办能力达到95%以上,“即报即办”、“全市通办”、“一键接入”、“零材料”等成为改革提升的关键词;11月,《上海营商环境蓝皮书(2020-2021)》发布,完整展示2020-2021年上海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改革创新、政策经验状况。

深圳提出力争到2025年营商环境水平跻身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努力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开展通关便利化改革、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2021年6月,《深圳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发布,提出了222条具体任务。

如果看这六座试点城市的话,会发现这些城市在政策创新上已经进行了很多大胆探索,有较好的改革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城市产业体系完备、市场主体规模比较大,通过注入创新性的制度活水来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更能凸显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拿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这也为其他城市带来启示。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不只是学习具体的改革措施,更是要直面营商环境的痛点,回应市场主体最关切的问题,把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终目的放在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上,从城市自身的资源条件与面临的发展任务出发,来推动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这也正是青岛在做的事情。


; ;
2

; ;

; ;

营商环境看排名

更看项目与企业

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由全国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城市与城市竞争,争在“项目”,更争在“环境”,而“造环境”往往难于“拉项目”。资本和人才愿意流入并留在那些能提供更好、更细致营商环境的城市中,项目自然而然也会向心汇聚。

营商环境到底好不好,不管要看企业家怎么打分,还是要看企业家真实的“用脚投票”。资金往哪儿流、项目在哪儿建、人才往哪儿走,是营商环境最直观的外在指标。

2021年上半年,青岛的项目招引和项目落地持续提速——新增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78个,其中已开工运营项目100个,开工运营率56.2%,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

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188.3万户,保持全省第1位;

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8.3%。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营商环境就是一座城市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青岛,志在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和投资兴业的“宝地”。


; ;
3

; ;

; ;

优化营商环境

; 做好“加减法”

优化营商环境,要下足真功夫,既要会做“减法”,在体制机制上革弊;也要会做“加法”,在服务和监管上加码。

青岛“软环境”的持续向优,正是青岛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一步步开拓性的思考与探索。

微信图片

2021年初,青岛对标北上广深等国内先进城市,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3.0版》,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提升、平台融通赋能、服务联办集成等七大行动。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例,目前青岛落地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青岛组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监督员两支队伍,持续打造青岛营商环境新优势,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青岛建设的加持下,“一事全办”“一业一证”“跨域通办”等新模式、“不见面”“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共享员工”“特事特办”等特色服务,不断提升着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如今的青岛,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办好已成常态。但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经济形势不断迭代演进,政策也该应时而变,以适应经济新业态。

微信图片

10月20日,《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发布。这是青岛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突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率先从6个方面提升营商品质,推出46项创新举措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其中13项创新举措全国领先、8项北方领先、7项省内领先。

比如系统壁垒的问题,青岛正在对所有的政务服务系统进行整合,目前30多个政务服务系统已经整合完成,基本实现一次登录、互联互认。其中,青岛市通用审批平台,已打通了30多个国家、省级的专网系统,目前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80%全流程网上审办。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正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青岛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推手、以法治化为切入点,打造公平发展的环境和主动、细致的政务服务氛围。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就是青岛正在着力打造的“软实力”!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