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哀牢山救援最新进展:下游发现失联人员雨衣碎片和排泄物

2021-11-21 12:50 来源:爱青岛综合

最新消息:

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名工作人员在云南哀牢山野外作业失联后的搜救工作牵动着人们的心,11月20日,搜救一线传来好消息,搜救人员在作业时发现了失联人员的雨衣。

据救援行动的前方指挥部介绍,11月20日在对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方向进行地毯式搜索后,除发现了工作人员排泄的粪便外,在粪便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继续行走一公里左右又发现了一件雨衣碎片,经过比对和失联单位的驾驶员进行确认,确认这件雨衣就是由失联人员携带的物质。

根据11月20日的工作发现,今天的搜救工作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搜救人员将加强发现雨衣地区周边的搜索力度。同时,为节约救援往返时间成本,昨晚进山搜救的山地救援队员在山中过夜。

指挥部采用空投方式为其提供补给,最大限度缩短搜救人员往返时间。由于失联地带毗邻玉溪市新平县,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 。截至昨晚,普洱和玉溪方面累计投入3000余人次开展救援。

此前报道:

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进入云南哀牢山山区开展野外作业后失联。15日,警方接到报警,普洱市镇沅县有关部门开始组织搜救。截至20日17时,仍未发现失联人员。

4名地质调查员最小25岁
携带有一天半口粮
据媒体此前报道,按照计划,4名地质调查员13日徒步进入哀牢山内部,翻过山脉到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他们本计划于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并未在计划时间内下山。

据初步调查,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携带有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以及约1天半的口粮。据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介绍,4名失联人员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

已出动救援力量3000余人次

当地正进行地毯式搜救
前几天,搜救人员主要围绕失联人员遗落的巧克力、饮料等证据线索进行搜寻。20日,云南省消防总队和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分别再调派了50名力量参与搜救,搜寻方案也略有调整。

当天上午7点,搜救队伍分为13个小组,其中重装穿越3组、地毯式搜救10组。3支重装穿越组共24人携带5天的补给、露营装备,翻越哀牢山向新平方向搜索前进,其他10个搜救组将围绕失联人员生活过的区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搜救。

综合普洱玉溪两地前方指挥部信息,截至11月20日傍晚,普洱方面共参与救援人数560余人,已累计出动救援人员1900余人次,玉溪方面已累计投入1100余人次开展救援。

据了解,此次人员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搜救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政委 刘东君:我们的卫星电话都很难打出去,再一个是昼夜温差比较大。

根据天气预报,镇沅县从11月21日开始将迎来降雨,这将给救援工作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失联原因:或因方位判断失误

王鸿东介绍,经过几天的搜寻,搜救人员陆续发现了一些失联人员的活动迹象,初步判断造成这4人失联的原因为:

  • 受恶劣气候影响,14日至16日,保护区内持续降雨,气温下降,且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可能导致失联人员方位判断失误;

  • 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去,复杂的地形可能也会导致失联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

王鸿东还表示,当前是哀牢山保护区内植物最为丰富的季节,同时也分布了较多溪流,水源丰富。4名失联人员作为长期有野外工作经验的人,短期保障食物和水源应该没有问题。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