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充满未来感的城市,会是什么模样?
11月19日,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在青岛开幕,以“千城千面、品牌赋能、全域探索、智领未来”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趋势、创新成果和成功实践进行深入交流。
峰会不仅是通过汇聚新思路、新方案以激发创意、激活动力的平台,也是一场城市与城市间的对话:
沧州市、无锡市、南昌市分享了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个优秀案例入选。其中,青岛入选34个,占总数的24.6%,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评估结果发布,青岛位列第六。
此外,峰会对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应用大赛项目进行云颁奖,并举行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近年来,青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1.7万个;“城市云脑”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投入运行,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指挥中枢;50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涵盖教育、医疗、就业、出行、停车、养老等领域,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城市越来越“聪明”的背后,是数字化浪潮下,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的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基底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以全场景开放、全产业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百业赋能。
数字赋能的加速推进下,智慧城市正在酝酿着新的可能。
智慧城市建设
青岛“智”在必得
近年来,青岛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青岛被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上,青岛位列第七;
《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竞争力》评估结果中,青岛位列第六;
《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中,青岛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排名的意义不在于比较,更多在于找准城市定位,反馈发展结果。青岛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展现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竞争实力。
顶层设计上,2020年,青岛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摹画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蓝图。“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要“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社会”,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总体方向。
产业发展上,青岛激活企业力量,一方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激发大企业创造力,举办场景对接会、项目展示会等多种活动,鼓励海信、海尔、歌尔微等企业拿出更多“智慧设计”。
基础保障上,目前在青岛5G基站已建成1.7万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双千兆城市指标,通达的网络为数字的流通与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优政惠民
让更多人享受数字化成果
智慧城市的使命,是优化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的挑战,是全新命题,需要全局性创新。
智慧城市的建设向政府提出了突破传统治理模式,依托海量数据对城市进行科学治理的要求。各个城市正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建设城市治理的“智囊”,通过数据资料的汇聚,提升数据支撑决策能力,实现更智慧、更高效的治理方式。
无锡着力打造城运中心,“一网统管”赋能城市治理。归集的数据集达213亿,涉及了涉及政务部门的67家;
深圳提出“1+4”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体系,建设城市数字底座,打造城市智能中枢,推进业务一体化融合,实现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和全场景智慧。
青岛也积极跟进,提升智慧政务处理能力,目前城市云脑已完成1.0版本建设并投入运行,正式接入了31个单位(含区市和部分企业)的73个业务系统、500多个创新应用场景。“一网通办”、 “一事全办”、“一网统管”均取得显著成效,例如“爱山东·青e办”已接入服务事项7560项,政务服务“智能办”事项达401项。
建设城市云脑、实现科学治理的最终目的还是发挥其核心作用,服务于民,打造舒心的环境和宜居的城市。
青岛统合养老资格大数据,打通公安、民政、司法系统,打造养老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静默认证”体系平台,让老年人不再跑腿,实现“零打扰”不见面就能进行资格认证;
率先推出集工伤远程速报、远程视频调查、智能化鉴定、远程视频鉴定、职业病与工伤认定同步确认“五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缩短工伤认定时间,解决取证难题;
建设“全市一家医院”,汇聚10个区(市)平台、101家医院、15.03亿条电子病历数据、1.69亿条健康档案数据。
城市建设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尺度,以人为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要归于大众,让更多的人体会便利,享受数字化社会建设成果。
智慧城市建设需数字经济加持
智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场景的开放,更需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加持。
如果看“顶流”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话,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加快落地,与“双千兆宽带第一城”的建成、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打造等紧密相关。像广州的“穗智管”、成都的“智慧蓉城”、深圳的“1+4”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体系等,智慧城市“神机妙算”的背后是创新活跃的数字化产业体系支撑。
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城市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的青岛,正加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强化数据资源、网络安全和数字设施支撑,提升数字生产力、竞争力。
在青岛,工业互联网正串联起产业转型升级的不同图景。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96个工业互联网垂直平台、41个智能工厂、111个数字车间、299条自动化生产线……加快发展的数字经济,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技术支撑并创新赋能模式。
而且,惠科、京东方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等行业快速发展,这些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项目,塑造的是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也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
青岛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让城市更加智慧、更加通达。展望未来的意义在于实现,如今青岛正握紧画笔,用行动描绘未来城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