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建晒的鱿鱼快好了。
天气转冷,气候干燥,眼下正是一年最适合晒鱼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港东码头便成为“晾晒场”。渔民将捕获的高眼鱼、面包鱼、鲅鱼、河豚鱼等各种海鱼进行加工后集中晾晒。暖阳下,晾晒的甜晒鱼和码头上整齐停放的渔船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摄影记者:陆金星)
成片的鼓眼鱼摆放晾晒。
11月18日,港东码头上阳光普照,凉风习习,社区45岁的刘建建正在割鲅鱼。在刘建建的手里,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新鲜鱼经过清洗、刀割、卤制、风干几道工序,两三天既成美味。鱼晒好后表面风干,里面却很嫩,吃起来口感非常好,煎炒蒸烹各有各的味道。刘建建在港东码头晒鱼已有五个年头,晒制的品种有鲅鱼、马面鱼、鱿鱼、鼓眼、鳗鱼、舌头鱼、海兔子、安康鱼、偏口等三十多个品种,一个冬天能晒几千斤。记者现场看到,晒鱼的摊位一个接一个,都是一边晒一边卖,从市区前来港东码头买晒鱼的市民络绎不绝。
码头旁摆放着鼓眼鱼晾晒。
在港东社区,家家户户都会晒鱼,如今,不少渔民搭上互联网和快递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将本地干海产品销往全国,直接带动了致富增收,已经成为这里的一个招牌产业。
吊挂起来晾晒成了一道风景。
就着码头,吹着海风,刘建建正在割鲅鱼晾晒。
几刀下来一条鱼就干净了。
冷风一吹晒鱼忙。
晒完一面,翻晒另一面。
不同种类的鱼都可以晒。
码头上晒鱼的摊位一个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