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亿元!青岛持续发力重大项目,抓落地、重实干、冲刺跑

2021-10-13 20:39 来源:回澜听涛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

10月13日上午,青岛市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西海岸新区举行,总投资1523.8亿元的18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为冲刺全年目标注入新动能。

此次项目集中开工,既是青岛实施“项目落地年”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是推进项目建设的新起点。同时,更是落实全市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建设会议部署,释放出青岛牢固树立“以高质量发展项目论业绩”的鲜明导向,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务虚功,加快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是青岛的 “项目落地年”。新年伊始,青岛就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导向树立起来,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大兴实干之风,把项目建设放在了首先突破的位置,传递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强烈信号。

回望成绩,“积极成效”来之不易。1-8月份,青岛全市投资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8.4%。全市在建项目5902个,同比增长8.4%,比1-7月份增加284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2965个,投资同比增长15.2%,10亿元以上大项目741个,投资同比增长19.6%。

这是精准发力、精准聚焦的成果。在全市上下,坚持“一把手”抓项目、主要精力放在项目、带头冲在项目第一线的火热氛围中,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布局落户青岛,缓解了之前青岛大项目、好项目少,特别是10亿元以上的项目少的尴尬状况。落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必将成为青岛未来发展的源头活水,也为推进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打下坚实地基。

放眼全年,“精彩答卷”还需作出更大努力。无论是落实承担的各项国家战略,还是深度推进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增强青岛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都要靠项目来支撑和保障;解决民生诸多问题,所需的实力也要通过一个个项目来积累。

任务书已经下达,时间表已经明确,路线图已经明晰!坦途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捷径只有一种,那就是久久为功地力行——

真正扛起项目建设的责任,用苦干实干来体现担当,用实际成效来检验担当!

01
秋季再战,主攻产业项目

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基础,项目是抓手。产业布局的方位、项目建设的方向,与发展动能的释放、发展成效的提升直接相关。从集中开工的项目可以看到的,不仅是增长后劲,还有未来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中开工的185个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是主攻方向。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青岛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类项目的落地投产对推进产业空间重构、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集中开工会场所在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青岛生产基地,就是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中的“龙头”项目,项目预计于2023年开始投产,2024年满产后将实现年产各尺寸显示模组约1.5亿片,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大项目的落地投产,可以带动整条产业链资源在青岛集聚发展。

10月10日在西海岸新区开工的中南高科·芯海林·青岛光电产业园项目,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强芯扩屏”的重点项目,配合京东方等龙头项目,延伸光电产业链条,打造中国北方的半导体和光电显示高地。

新能源新材料同样是青岛正培育打造的优势产业集群。前不久开工的上合能源岛清洁供能项目,是上合示范区“2+N”整体布局中的两个集中能源站中的主能源站之一,建成后可对上合示范区实现全覆盖式清洁能源供应。

同位于上合示范区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二期厂房将于2021年年底全部竣工;此外,金能科技新材料与氢能源项目已全面投产。目前,青岛氢能产业链已有11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是山东省入围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这些或在建设中或已经投产的项目,不仅填补产业链空白,而且随着上下游产业的集聚,也将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项目的布局上,青岛更注重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维度去寻找突破口,补足城市产业短板,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形成发展的核心优势。

02
全力攻坚,战果斐然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载体。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力“四新”经济,都需要“大项目”这一核心抓手。从某种程度上说,产业项目的含金量直接关乎城市竞速排位的竞争力。谁先谁后,要看新开工项目的硬实力。


2021年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紧在时限——项目要尽早落,迫在执行——要尽早转化为发展动能。开年伊始,项目推进、战鼓频频:

在2月19号召开的全市“项目落地年”调度会议上“,青岛立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以上。紧接着2月26日,在全省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青岛宣布今年要推进4700个重点项目,预计年度投资7000亿元以上。

时近末旬,回看督战落实,成绩斐然。不管是时效、数量,还是进度,质量,项目落地的预期目标都已提前超额完成,“一把手”抓项目、集中精力冲项目也颇见成效。

前行的步伐依然没有放缓,优质项目仍继续向青岛集聚。前三季度的优异表现,更是为四季度的冲刺打下了良好基础,此次185个项目集中开工,规模之外,主攻方向更加清晰,要突出产业项目这一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支撑,尽快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这就要求各区市、功能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好辖区内的项目推进计划。

比如西海岸新区在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潮中锚定了“创新驱动”,产业多方布局,抓住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的契机,在京东方之外,还布局了金能科技项目、转转科技全国总部项目、京东方项目、海尔中德智慧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

接下来,还要加快谋划推进一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项目,大力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实施“倍增计划”,确保优质大项目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03
抓牢抓实,做精做细

奇瑞青岛乘用车项目在完成招投标、发布中标通知书的当天,就办理完成了施工许可证。高效率的背后,是即墨区为重点项目提供的“管家式”贴身服务,项目甫一落地,行政审批服务局立即会同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实施模拟审批,将规划、招标、施工许可等十几项审批服务前置,项目从拿地到施工许可发放仅用了18天。

董家口经济区惠城环保FCC催化新材料项目计划2021年11月份开工试车,前期供气配套、供水配套、生活污水配套等,如果一项未能达成,项目就不能如期开工。项目落地以来,董家口经济区管委成立工作专班,每天问情况、每周跟进度,对接相关部门顺利完成排污许可、规划验收许可和特种作业设备设施试生产预案报备等工作,确保项目一期于年底前按计划投产。

无论是审批上的提速,还是工程上的跟紧,抑或是青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的改革,都是青岛抓牢抓实项目、做精做细服务的方法作为。项目建设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只有真正精准发力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经得起检验的成效。

这其中,项目审批、用地、融资等签约之后的项目服务,是重要的 “加速键”。

为对标北上广深等国内先进城市,2021年青岛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方案3.0版》,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提升、平台融通赋能、服务联办集成等七大行动。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例,项目落地“不利落”卡在哪儿?第一关要过审批。在青岛,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全市范围内共布设850台综合自助终端,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全市550个银行网点和便民服务场所,让“就近办理”从“纸面”真正落到了“地面”,简化900余项审批申报业务。

同时,青岛正逐步加强对已签约尚未注册、已注册尚未开工项目的跟进服务,通过土地、规划和配套等相关保障机制让项目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长得快。

挥戈奋战四季度,打赢“十四五”开局收官战,青岛已经行动起来,向城市产业发展的更高能级进发。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