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专业实训:第五批成军,再谋新精彩!第四批总结,经验落青岛!

2021-10-10 19:26 来源:回澜听涛

青岛的体悟实训步伐紧锣密鼓向前推进。第七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启程仅两天,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也正式“成军”。

10月10日,青岛召开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第四批总结汇报暨第五批动员部署会,第四批将专业实训队将队旗交到了第五批手上。

赴上海专业实训,青岛开启了第五段航程。

1.jpg

一年多来,青岛已经有先后五批594名实训干部,在上海的企业里挂起职务、当好职员,亲身感悟、理解、学习上海的专业化如何赋能城市发展,学习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如何高效配置资源。专业实训不断推进、批次不断增加,就更加要求实训向更加具体、更加细分的方向深化,实训的效果要向更能落实、更能见效的标准看齐。

会上,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玉就对第五批如何充分利用好100天的实训时间,围绕着让实训“深化做实”,做出了精准到事、具体到点的指导:

比如市委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家可以到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去考察学习。又比如,市委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建议大家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去看看,感悟一下什么是“一网统管”、“智慧治理”带来的震撼。再比如,加强楼宇党建,这是上海党建特色,应该去深入调研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搭建党建服务中心,推动各类主体资源共享,将分散在各高楼里的党员凝聚起来,在春风化雨中引导企业跟党走。

赴上海专业实训,目的是为了建设更好的青岛。

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殷连刚在总结时表示,实训有期限,实践无止境,要把在上海所学所悟所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满怀激情、拼搏进取,坚决完成“沪上取经、回青建功”的使命。

有了前四批打下的坚实基础,即将出发的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要在“前辈”基础上,让实训更加聚焦、更加突出实效!

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徐冰表示,第五批将“牢记实训初心,在干中学,切实提升专业素质能力;牢记实训使命,在学中干,聚焦现代服务业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牢记实训纪律,在严管中跑出加速度”。

1.jpg

151个人、91家实训单位、实干100天,第四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聚焦现代服务业,突出“人才赋能、数字赋能”主线,务实饱满地完成了专业实训。

着眼人才赋能,第四批实训队整合政企资源,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在上海打造青岛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青沪智谷,实现异地聚才、借力发展。目前,G60科创走廊俄罗斯院士创新基地、青岛民营中小企业驻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中心已经挂牌,首批20多家企业在青沪智谷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或人才科创中心,实现了两地人才和技术的“双向打通”。

着眼数字赋能,第四批实训队以上海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研究重点,瞄准体制机制建设、城市治理数字化、交通数字化、云计算、人力资源+互联网、数字经济、物联网智慧社区等方向,完成数字化转型攻关课题1个,重点课题2个,其他专项课题15个。

2.jpg

接下接力棒的第五批实训队,在“成军”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如何让实训够精准、能落实。

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持续聚焦现代服务业主题,根据与现代服务业及实训单位的关联度,重点从市及区(市)、功能区的职能部门和镇街,以及驻青单位、市直企业、民营企业选派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层以上业务骨干81人参训。

根据需要,本批重点瞄准对标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五个中心”建设,在前四批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选了50家实训单位和50家重点参访单位,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普洛斯中国总部、东方国际、益海嘉里、同济大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头部企业、机构为代表,涵盖了金融、科创、航运、文化、时尚、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各大领域。

3.jpg

为了让实训取得最精准的实效,在实训单位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实训干部的本职工作,比如金融口干部,大多分到投融资机构;城建口干部,大多分到规划设计院所;经贸口干部,大多分到进出口企业。

2.jpg

上海的发展战略,总是跟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引领着未来发展方向。就在今年7月,国家又正式发布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上海“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使命。

青岛所承载的国家战略,也与上海有着诸多联系。

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是青岛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走在制度创新最前沿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是青岛的老师;

以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为代表,青岛现代金融业正在加速扩张,如何用金融赋能实体、赋能区域,陆家嘴这个中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金融中心,有非常多的实践值得青岛借鉴;

在新发展格局所需的高质量对外开放上,以“进博会”为代表的上海平台,值得青岛“国际客厅”认真研修,如何利用开放优势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4.jpg

总而言之,作为山东发展龙头、胶东经济圈核心的青岛,派实训干部到上海学的,就是如何“引领”——在哪些领域引领、怎么样来引领。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曾这样解读上海自贸区发展过程中,上海人如何担当、如何为与不为,展示上海如何思考、如何创新的逻辑链条,这也正是专业实训真正应该学习的内容:

上海人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思考自贸区到底该发挥什么作用,以此将自贸区定位为“三是三不是”: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政策优惠洼地;是国家试验田,不是地方自留地;是苗圃,不是盆景。

上海人也是这么操作的。原先的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是先搞一块地,然后搞基础设施,接着再招商,本质上是以土地为主要投入的发展模式。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改革推进时,就明确要打破这种模式,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改变一些规则,利用制度性改革来释放红利。这是上海人的担当——以国家需求作为逻辑起点,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第五批赴上海,重点就是学习上海是如何在实践层面,让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深层次融会贯通,真正让战略成为动力。

3.jpg

一批有一批的特色,一批有一批的精彩。在专业实训经历了四个批次以后,第五批的实训之路,必然要在前四批经验基础上,向更专、更精深化拓展。会上,对于第五批应该如何在上海持续探索创新、打造新特色、贡献新精彩,也做了详细“辅导”。

一要坚持“双轮驱动”,实现智慧共享。关键就是要做好“接外脑”与“借外力”这两篇“大文章”。

“接外脑”,就是要拓展上海高校、党政部门、知名企业,与他们优秀的专家、学者、干部、高端人才建立联系,搭建“专业实训研究高端智库”等平台载体,助力青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借外力”,就是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在抓好上海“客场训练”的同时,积极推动上海专业资源力量来青,实地调研考察指导,成为助推青岛发展的“上海外援”,让青岛成为专业实训成果转化的“主场地”。

5.jpg

二要突出“双向赋能”,强化互促共进。专业实训,既是上海发展智慧经验的“输入”,也是青岛干部风采集中展示的“输出”。要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两地深层次交流,大力宣传青岛的城市文化、政策规则、管理方法、营商环境等优势长处,用文化、思想赋能发展,推动两地政府、两市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提升。

6.jpg

三要推进“双城联动”,深化合作共赢。明年1月8日,青沪企业家联谊会成立一周年,在这个节点时刻,第五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创造性开展青沪企业家双向互动活动,推进青沪两地企业家在务实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交流,收获一批高质量成果。

7.jpg

期待新一批实训干部,在上海饱满地度过每一天,处处有所感、事事有所成,早日把上海经验变成青岛动能。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