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海、深圳、青岛三座城市不约而同,下出了各自高质量发展棋局中的重要一子。虽各执一子,但又在同一盘大棋中相互关联。
这一天,上海再次迎来“史诗级”政策支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尤其要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发展、全球资源配置、扩大国内需求、现代城市治理上探索更优的中国方案。
这一天,深圳召开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推进落实情况进行了盘点总结,更对接下来如何用好用足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进行了部署安排,尤其突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同样是这一天,青岛迎来了今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来自全球39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17家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导人聚首青岛,并发布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的研究报告,全面梳理了跨国公司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与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机遇。
7月15日这一天,从黄海之滨到黄浦江畔,再到风云际会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岛、上海、深圳三城不约而同在重要节点上“撞日”,指向的是同一个发力点——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改革要向哪里深化、开放要怎样扩大,需要实践去探索。改革需要开放引入先进的发展要素来推动,开放需要改革打破堵点痛点创造更好环境。
三城“撞日”,便是“撞”在了改革与开放上。
在新发展格局中,要通过扩大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中国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要素供给体系、创新供给体系、生产能力体系和消费市场体系;同时还要根据高质量发展要素聚集需求,通过深化改革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上“堵点断点”,激活国内需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让庞大国内市场成为“双循环”的最坚实基础、最扎实保障。
这便是以开放推动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在赋予浦东新区的新使命中,明确提出了要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这离不开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深圳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提出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由此保持深圳的开放优势和发展活力。
上海与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其实践经验不仅属于上海与深圳,更要具备可推广、可复制的属性,在更多地方形成改革开放的“红利区”。
从实践角度来看,同样的政策放在不同的地方,其产生的效果也是有差别的。因为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定位、承载不同的政策,就像不同大小的放大镜,有的放大镜可以将政策效果覆盖自身,有的则能将政策效果覆盖到更远、更广的区域,实现政策红利的最大化。
青岛就是一个大型放大镜,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上,无论是复制自上海、深圳的政策,还是自身创新的政策,受益范围都不只局限在青岛。
比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上海、深圳即为首批试验区,在探索出了一批能推广复制的经验后,国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包括青岛在内的4个城市被列为第二批试点。
青岛作为第二批综改试验城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和上海、深圳的综改试验机制相同,以市为主体开展综改试验,将青岛市域所有国有企业,包括市属企业、区属企业,驻青央企、省企以及其他国企都纳入综改范围,共同适用综改试验政策,都可以享受综改试验带来的政策红利。
也就是说,不仅青岛市属、区属企业,在青岛的央企、省企以及外地国企,都可以享受到包括企业家队伍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企业骨干员工持股、国企上市等一系列国企创新改革的政策红利。
由此来看,黄海之滨的青岛是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北方放大镜,无论是黄浦江畔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开放创新成果,都应该被青岛吸收,进而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新发展格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还拥有一系列放大政策红利覆盖范围的“平台矩阵”:青岛作为“会展之城”,每一个重量级会展都是将优质资源放大覆盖到胶东、山东乃至沿黄流域的放大镜。
例如在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济南、淄博、济宁、烟台、威海、滨州、日照、潍坊、聊城等山东地市都安排了专场交流,还邀请了黄河流域部分省市共同举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开放联动”,青岛正在将全球资源引向沿黄流域。
来自全球的优质发展要素,经由青岛流向广袤的沿黄流域,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
这样的顶级平台,青岛不只一个,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年、涵盖各个行业的会展平台矩阵,顶级会展在这里永不落幕: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世界创投风投大会、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青岛均为主场;中欧企业家峰会首次走出欧洲,就选择在青岛举办;疫情后2020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选择青岛;正和岛“创变者”年会选择青岛……
通过大会,请来的是高层次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资源节点,通过他们引进的可能是一个产业乃至一个产业链,不同领域的人在青岛交流碰撞,诞生的可能就是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新方向、商业新模式。
如今青岛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168家世界500强在青岛投资、7000多家外资企业开展经营。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今年前5个月,青岛新设外资项目358个,实际使用外资2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6%,较1-4月份提高5.2个百分点,再创近两年来最高增幅;全市引进总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21个、过千万美元项目121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9个。
包括青岛在内,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经济的发展,缺乏的就是破坏性创新带来的资源重整、产业升级、改革深化,内卷的社会结构难以自发形成破坏性创新的内在动力,借助平台引进的外力来整合自身资源,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汇聚成推动改革的新动力,这不失为一种高效的选择。
在青岛,开放就是最大的放大镜,改革就是放大镜的焦点。上海、深圳是承载着国家使命的探路先锋,而青岛也在改革开放中站在前沿。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上,青岛要创新、要引流,要成为开放门户、改革先锋,更要成为北方的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