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春天的故事》一经问世,就被大众传唱开来,响彻大江南北。
东方风来满眼春。从1980年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到1988年的海南,一个个经济特区相继建立,一个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书写。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全国人大决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蛇口“开山炮”的历史巨响,到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从推动劳动用工改革,到创建证券交易所;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呼声……一代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就来到了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这块28.78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要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如今,中国的自贸区已覆盖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的广大区域,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成为助推双循环中各类要素快速集散和流通的“加速器”。
2017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吹响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号角”;2018年,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颁布,赋予深圳更高的国家使命。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稳步向前。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建设好经济特区的宝贵经验之一。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
一项项创新举措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也为深圳打造中国创新高地、世界创新高地指明了方向。
数据印证这座创新之城的腾跃:
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200多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34%。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
创新,如今已是深圳市最夺目的光芒。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扬特区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