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来推动。各大城市为了“引人注目”,也是使出了各种解数。如今“吸引人才”也在悄然升级为“吸纳人口”。
3月15日,青岛公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户籍改革新政重磅落地!
图片来源:青岛政务网
此次户籍制度的改革政策,从多个维度放开落户限制。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
取消原有单套商品住宅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90平方米以上、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即墨区)6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限制,实现在我市取得居住性质的合法产权型房屋人员(含已办理房屋转让合同网签备案)及其近亲属即可办理落户。
明确了五大类落户途径,即:
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赋权激励落户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向不难看出,要实现城市人口数量、质量双增加。
2020年12月30日,青岛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加快做大人口规模”;青岛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青岛常住人口要达到1100万人。也就是说,到2025年青岛市的常住人口要增加150万。2019年青岛市的常住人口增量为10.5万,换言之,在接下来5年时间里,要实现150万人口增量。
时间紧、任务重。而此次户籍制度改革、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给“抢人”创造了新的可能:一座城市如果放开户籍制度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比专门制定的人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更广泛,会获得更广泛认可。
人口的争夺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砝码。“抢人”的背后,是与人有关的经济,是城市的竞争力。
在这场焦灼的人口争夺战里,没有人甘心冷眼旁观。从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连续7年下降,7年间减少2600余万人;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尽管国家统计局再三强调“我国人口总量仍处于平稳期、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但“关注人口”已然成为各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2020年底,北京着手推行公共户口、落实租购同权;上海发布“人才令”,从由北南下的名校生里横刀截留。两个“豪门贵族”的逆转已证时势:过去是“减人”,眼下是“抢人”。
相较于“一线”的“矜持”,“新一线”、“二线”、“三线”们则更为洒脱——不管男女老幼,也不管有无学历,只要你愿意落户,就随时给你办理。西安如此、福州如此,广州、杭州、苏州、无锡也正竭力地朝着“零门槛”靠近。情势如此,青岛俨然不能再等了。
眼下,青岛正谋求更大发展,要肩负起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家和山东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快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扩大城市人口规模。
青岛吸引的外来人口从哪里来?大部分源自山东省内,占迁入人口的87%。其中,潍坊最多,之后为烟台、临沂、菏泽、日照。这直接反应出青岛在胶东经济圈的影响力。就省外数据分析,却并不理想。河南、江苏、河北等三省来青人数最多,占比约在百分之一二;其他如东三省、沿黄省份占比不过百分之一。横向对比南京、宁波这些新一线城市,其吸引本省省内人口的比例都在60%以下。显然,在吸引人才的竞争中,省内人口占比越低、省外人口占比越高,越能证明这座城市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中心行,也越能证明这座城市是在全国攻城掠地、抢人口。
而青岛的“抢人影响力”,应当尽快走出山东,辐射全国,放眼全世界。
为了不被落下,青岛已经不遗余力,从去年开始频频发力。2020年3月,青岛公布“聚青行动计划”,出台十条措施吸引人才,博士研究生最高可获一次性安家费补贴15万。12月2日,引才力度再升级,拿出28个人才住房项目、共计8520套房源配售,以行政力量来调动地方公共资源进行再分配。2021年2月23日人才住房政策再次更新,在规划选址、货币补助力度、产权型人才住房升值分配原则上,做了进一步细分。
落户政策上,青岛也是应时而变、不为人后。2020年,“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就已经放宽到毕业学年,省内省外只要愿意来就是青岛人;在校大学生已落户的,均可享受本市购房、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这一调整被视为青岛“零门槛”落户的关键尝试。
2021年1月,青岛城市升格,迈入特大城市行列。此后不仅在住房刚需上再展诚意,如今又一重磅新政公布,继续拓宽人流“入口”。
想要留在青岛,这几种途径都可以:
是人才,能落户!人才的“学历”指标进一步放宽,博士生不再限定年龄;其他学历只要是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人员(含技工学院、职业院校)来了青岛都认;国内高校、国外留学在校生,只要是专科以上的学历,一样可以落户。对于技能型人才,取得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的,取消必须有接收单位限制,在中心城区落户降低缴纳社保年限条件,在城区落户取消社保年限限制。
在青岛有房,能落户!取消落户面积限制,只要在青岛市取得居住性质的合法产权型房屋人员,包括他们的近亲属都可以办理落户。同时也是鼓励人才“举家搬迁”,不仅自己来了是青岛人,近亲属来了也是青岛人。
农村地区升学迁往学校、户籍在高校集体户的毕业生,可自愿选择落户!想留在本市城镇,能落户;想回原籍,也能落户。
好的政策能够吸引人来,但如何让人留下,还需要强大的产业作为支撑。
去年,一个对两千名刚毕业或未毕业大学生的调查显示,选择就业城市,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主要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
可见,对于年轻人来说,“真金白银”和未来发展空间、发展前景是选择城市的关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抢人战争”中,下一步,青岛如何留住人?
适应成长需求,提供发展机会,吸引人;调整产业结构,营造就业活力,留住人。
一座城市对年轻人有多少诚意,就看它的产业能给年轻人多少成长空间、发展机会。
这两年青岛的产业结构一直在调整。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青岛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根据产业基础和城市特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
只有产业真正强大起来,才有足够大的市场,吸引和创造就业,让人留下来。毕竟人口是“用脚投票”,拥有更好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的城市才具有更大吸引力,才会在抢人大战中笑到最后。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张雪峰老师
就在这几天,关于网红考研教师张雪峰“撤离北京、安家苏州”的消息引发了网上网下的各种讨论。其实,像张雪峰老师这样“自带流量”又能“创造价值”的优质人力资源,或许不可能简单因为没有户口、房价昂贵而选择“撤离北京”。苏州背后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质的人才政策,或许才是张雪峰选择留下的根本动力。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青岛,还需再接再厉!
来源:回澜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