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车,新一轮“引擎”在哪里

2021-02-21 13:05 来源:回澜听涛
谁会花40多万买一辆电动车?涛君确实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朋友。在她下单预定新款EC6时,蔚来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经飙升到32美元一股。仅一个半月后,这个数字势不可挡地冲上60。如果最初的车款投放在股市,甚至可以实现“买车赠房”的梦想。

2020年,新能源车的财富神话已不再陌生。特斯拉股价强劲上涨,让马斯克的身家达到了2000亿美元,超过亚马逊的贝索斯成为全球首富。而特斯拉的股票市值则超过了8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汽车业的龙头。排在第二位的丰田汽车市值仅为2000亿美元。

特斯拉的带动之下,整个新能源汽车板块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中国的几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也享受到了这波红利。2019年,濒临破产边缘的蔚来,在2020置之死地而后生,全年股价涨幅高达30倍,股票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在全球汽车公司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小鹏汽车也不遑多让,以500亿美元的市值跻身汽车市值榜的10强。

只不过,资本的青睐,并不意味着市场的追捧。仅从销量看,新能源车的售出额远不及传统汽车巨头们的一个零头。“用电”,还是“吃油”,这确实是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让涛君的朋友在开了十多年油车之后、做好预算换车的时候、备受困扰。

跟“吃油”相比,电车的优势显而易见。不管是利国利民的环保,还是日常出行的成本节约,抑或是上线车检、保养维护,电车的表现都格外亮眼。以“钱”为例,对标油价:按照涛君这位朋友的常规生活轨迹,马自达轿车、百公里油耗9到11的92号汽油、月均加油两次,每个月的消耗要在500到600元。而体积更大的城市越野电车,月均加电三次、总耗费不过160元。这还是在冬季气温极低、所有车内加温能耗调至最高时的花费,夏季成本可降至一半左右。

但反过来想,电车的劣势同样不容忽视。首当其冲,里程焦虑。家里能够配置充电桩还算方便,如果没有、去哪儿充电?2020年8月,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一份《关于加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到年底,要在全市建成充电站200座、充电桩49000个,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1座公共充电站。这样的车桩比,比照加油站还是相差甚远。如果电车出市,更是难上加难。以省内为例,里程数在300公里左右的电车,由青岛开往济南,途中必加一次电。而山东省内电网铺设,远不及江苏、浙江,会有吃不上“电”、续不上力、废在半路的风险。油车显然无此顾忌。

纯机械的老牌劲旅和纯电动的移动智能盒子,怎么选?

两相权衡,她最终还是选了电车。油车驶在过去,电车开往未来。眼下,未来已来,如果要赌,就要赌在明天。令人欣喜的是,提车一个月后的驾乘体验确实逃不过“真香”定律。

焕然一新、简洁明了的操控设计,敏捷高效、干脆利落的人车互动,确实就如Follw(专车客服)所言,开过电车的人回不去了。可在涛君看来,这个选择确实有点儿难于理解:40多万的花费,BBA系(宝马、奔驰、奥迪)不香吗?同样的驾乘体验,特斯拉、比亚迪不香吗?

油车、电车之选,不再赘述。单就电车而论,2020年特斯拉销量超过10万辆。更多的销售额,意味着更普适化的大众选择,为什么是蔚来?

然而细想之下,朋友的选择自有她的道理。支持国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品质、细节的考量才是重中之重。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消费者的预期是定位于“车界”的苹果。尔后连续几波“韭菜”割完,其价位几近于“车界”的小米。业界预言,其旗下Model 3或将在农历年前后进一步价格下探,届时将碾压日系、韩系一众经济款车型。而随着电池国产,新款车Model Y也将价格下探至30万内以享受国家给予新能源车的政策补贴。

市场经济下,等价交换。简言之,一分钱一分货。制车成本降低引致价格下跌是情有可原,用料、用工缩水则不为车主所喜。在预算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哪怕是出于保值的考虑,也要选择长期来看价格、品质都相对稳定的商品。

那同样是国货,为什么比亚迪不行?一个青岛的车主,为什么不选北汽新能源?道理更简单,对于有换车需要的车主,升级换代是第一诉求。换句话说,不管用油用电,新车自然要比旧车“高级”,换就换中高级别的车。

车型要升级,不要轿车要越野;驾驶体验要升级,适时四驱不考虑、上就上全时四驱;售后服务要升级,号称车界“海底捞”到底有多“宾至如归”,总得定车之后才能体验体验。包括一系列的换电优惠、换电站电桩配比,综合考量,只有蔚来。而回望蔚来这一路,又不得不佩服合肥的眼光。

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上,合肥比上海还快。

2013年,合肥汽车的扛把子江淮汽车就宣布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高层在多个场合、立场鲜明地鼓吹特斯拉模式,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江淮和特斯拉要联姻。2016年末,合肥人事调整,风传的协议搁置。2018年,特斯拉与上海签订协议,以9.73亿元拿下上海临港1297亩地建造超级工厂。

特斯拉的落户,除了能带动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上海政府还对马斯克开出了一系列条件。比如,特斯拉要向上海工厂投资140.8亿元;从2023年底起,特斯拉每年需要向上海纳税22.3亿元.....都是钱。

另一边,合肥的脚步跟得很紧。蔚来落户合肥后,合肥官微更新了一条消息:“项目计划融资145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蔚来中国预计2020年营收148亿元(上市3款车型),2024年营收1200亿元(上市6-8款车型),2020年至2025年总营收4200亿元,总税收78亿元,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不久后删除)

KPI一个比一个硬,可是看纳斯达克的资本风向,这个未来似乎并不虚幻。合肥甚至期待着在未来5年内,蔚来能带动整个安徽新能源汽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当然,抢滩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有合肥和上海,还有广州、南京、常州,以及青岛。

遥想本世纪初,青岛还只有一汽解放商用车一家车企,如今却已拥有一条完整的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为龙头,涵盖乘用车、商用车、SUV、交叉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全系列产品的汽车产业体系。

此外,合肥集聚了国轩高科(002074.SZ)、华霆动力、巨一电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0余家,青岛也匹配了国轩电池、力神电池、特锐德电气、乾运高科新材料等188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在2020年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联合即墨汽车产业集聚区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高地。

为什么着急?

但凡有汽车工业的底子,没有哪个城市不想成为东方底特律。汽车产业价值链非常冗长,按产值测算,整车厂创造1个亿产值,会拉动上下游产业链6个亿左右的产值。传统油车时代的黄金期,青岛缺位了。新能源车这个风口,必须要站一站。

2013年,青岛入选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

2014年,青岛牵手北汽集团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莱西落地了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第一家京外分公司。随着上汽通用五菱和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相继在青岛投产新能源车型,青岛在电动汽车领域快速发展。

2019年,奇瑞新能源等六项战略合作在济南签约。签约方包括青岛市即墨区、奇瑞、中国邮政、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地平线、海信网络科技,涉及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多领域。随后,奇瑞新能源与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四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形成了青岛的“五擎”驱动格局。

2020年,即墨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能从0到50万辆的突破。过去一年,青岛新能源汽车年产近13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万辆,换句话说,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制造”。

图片

可仅有“青岛制造”就够了吗?

2020年,青岛整车企业总产值1017.74亿元。比照老牌强市广州,仅广汽集团属下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两个整车制造企业,年度工业总产值就已双双破千亿。新能源车方面,2020年广州实现总产值突破百亿,达121.00亿元,年产量7.98万辆。青岛数据尚未公布,但较前年有所下滑。五菱新能源冲量,北汽成绩并不理想。

差在哪儿?

并不是说,生产宏光mini EV就比不过生产蔚来、小鹏。车的品牌价值定位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产业布局。

眼下,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正在竞速投资建设、相互竞争、分庭抗礼。传统车企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奇瑞新能源、长安汽车为主力,新势力车企蔚来、小鹏也纷纷与传统车企签署了代工合作协议。得益于成熟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眼下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上遥遥领先。2020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前十车企中,受益于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汉、Model3等车型的热销,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销量都在10万辆以上,以较大优势分居前三位。这其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都将主力布在青岛,所以产销量一骑绝尘不足为奇。

可醉心于产量称霸的低速电动车产业,是不是真的可以抢滩新能源车市场?一切尚是未知。

今年,莱西姜山将迎来青岛首个一线品牌整车全资质总部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整车制造总部基地。企业计划,年产10万辆传统商用车及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被列入青岛市2021年30个重大项目之一顶格协调推进。

政府已经摆出成色十足的诚意,押在新能源汽车身上的宝押不押得牢,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回澜听涛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